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5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甘藷

甘藷:即俗名「紅山藥」也。

《稗史彙編》曰:甘藷,或曰芋之類。根葉亦如芋,大如拳, 有大如甌,皮紫而肉白,蒸食味如薯蕷,性冷。生於朱 崖之地。海中之人皆不業耕稼,惟掘地種甘藷,秋熟 收之,蒸曬,切如米粒,作飯食之,貯之以充饑,是名藷 糧。北方人至者,或盛具牛豕,膾炙諸味,以甘藷薦之, 若粳粟然。海中之人壽百餘歲者,由食甘藷故耳。 《圖經》云:「江、湖、閩中出甘藷,根如薑、芋之類,而皮紫。極 有大者,一枚可重觔餘,刮去皮,煎煮食之,俱美。」 元扈先生曰:「藷有二種,其一名山藷,閩、廣故有之。其 一名番藷,則土人傳云:近年有人在海外得此種,海 外人亦禁不令出境。此人取藷藤,絞入汲水繩中,遂 得渡海。因此分種移植,略通閩、廣之境也。兩」種莖葉 多相類。但山藷植援附樹乃生,番藷蔓地生,山藷形 魁壘,番藷形圓而長,其味則番藷甚甘,山藷為劣耳。 蓋中土諸書所言藷者,皆山藷也。今番藷撲地傳生, 枝葉極盛。若於高仰沙土,深耕厚壅,天旱則汲水灌 之,無患不熟。閩、廣人賴以救饑,其利甚大。

又曰:薯蕷與山藷,顯是二種;與番藷為三種,皆絕不 相類。

又曰:「種藷法:種須沙地,仍要極肥。臘月耕地,以大糞 壅之,至春分後下種。先用灰及剉草或牛馬糞和土 中,使土脈散緩,可以行。根重耕地二尺深,次將藷種 截斷,每長三二寸種之,以土覆深半寸許,大略如種 薯蕷法,每株相去數尺,俟蔓生盛長,剪其莖另插他 處即生,與原種不異。至秋冬掘起,生熟蒸煮任用。」其 藏種有二法:其一傳卵,於九十月間掘藷卵,揀近根 先生者,勿令傷損,用軟草包之,掛通風處陰乾,至春 分後,依前法種。一傳藤,八月中揀近根老藤,剪取長 七八寸,每七八條作一小束,耕地作埒,將藤束栽種 如畦韭法。過一月餘,即每條下生小卵如蒜頭狀。冬 月畏寒,稍用草器蓋,至來春分種。若原卵在土中者。 冬至後無不壞爛也。

又曰:「藷根極柔脆,居土中甚易爛,風乾收藏不宜入 土,又不耐冰凍也。余從閩中市種北來,秋時用傳藤 法,造一木桶,栽藤種於中,至春全桶攜來,過嶺分種 必活。春間攜種,即擇傳根者持來。有時傳藤或爛壞, 不壞者,生發亦遲,惟帶根者力厚易活,生卵甚早也。」 又曰:「藏種三法:其一以霜降前擇於屋之東南,無西 風,有東日處,以稻草疊基,方廣丈餘,高二尺許,其上 更疊四圍,高二尺,而虛其中,方廣二尺許,用稻穩襯 之,置種焉。復用穩覆之,縛竹為架,籠罩其上,以支上 覆也。上用稻草高垛覆之,度令不受風氣雨雪乃已。」 又一法:稻穩襯底一尺餘,上加草灰盈尺,置種其中, 復以灰穢厚覆之,上用稻草斜苫之,令極厚。二法藤 卵俱合并安置。俱得不壞,而卵較勝。又以磁盆於八 月中移栽至霜降。如前二法藏之亦活。其窖藏者仍 壞爛也。

又曰:「藏種之難,一懼濕,一懼凍。入土不凍而濕,不入 土不濕而凍。向二法令,必不受濕與凍,故得全也。若 北土風氣高寒,即厚草苫蓋,恐不免冰凍,而地窖中 濕氣反少,以是下方仍著窖藏之法,冀因愚說,消息 用之。」

又曰:「藏種必於霜降前,下種必於清明後,更宜留一 半於穀雨後種之,恐清明左右,尚有薄凌微霜也。」 又曰:「閩中藏種藤卵,俱曬七八分乾,收之向後,南北 收藏俱宜用乾者,或半用不乾者,雜試之。」

又曰:「復有一閩人說留種法:於霜降前剪取老藤作 種。先用大罎洗淨曬乾或烘乾,次剪藤曬至七八分 乾,用乾稻草殼襯罎,將藤蟠曲置稻草中,次用稻草 殼塞口。先掘地作坎,量濕氣淺深,令不受濕,深或二 尺許,淺或平地。先用稻草殼或籠糠鋪底,厚二三寸, 將罎倒卓其上。次實土滿坎,仍填高,令罎底土高四 五寸。至來年清明後取起。即罎中已發芽矣。」是說疑 諸方俱可用。并識之。

又曰:「藷每二三寸作一節,節居土上即生枝,節居土 下即生根。種法待延蔓時,須以土密壅其節,每節可 得三五枚,不得土,即盡成枝葉,層疊其上,徒多無益 也。今擬種法,每株居畝中,橫相去二三尺,縱相去七 八尺,以便延蔓,壅節即遍地得卵矣。若枝節已遍,復 生遊藤者,宜剪去之,猶中飼牛羊。」

又曰:「吾東南邊海高鄉,多有橫塘縱浦,潮沙淤塞,歲 有開濬,所開之土積於兩崖,一遇霖雨,復歸河身,淤 積更易。若城壕之上,積土成丘,是未見敵而代築距 堙也。此等高地既不堪種稻,若種吉貝,亦久旱生蟲。 種豆則利薄,種藍則本重。若將岡脊攤入下塍,又嫌 損壞花稻。熟田惟用種藷,則每年耕地一遍,斸根一」 遍,皆將高仰之土,翻入平田。平田不堪種稻,并用種 藷,亦勝稻田十倍,是不數年間,丘阜將化為平疇也。 況新起之土,皆是潮沙,土性虛浮,於藷最宜,特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