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5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薯部選句

唐杜甫詩:「充腸多薯蕷。」

韓愈詩:「僧還相訪來,山藥煮可掘。」

宋《王珪詩》:「鳳池春晚綠生煙,曾見高枝蔓玉延。常伴 兔絲留我篋,幾隨竹葉泛君筵。」

蘇軾詩:「淇上白玉延。」

張舜民詩:「如何山芋輩,天下稱朱魏。」

薯部紀事

《雲仙雜記》:「李輔國大畏薯藥,或人因以示之,必眼中 火出,毛髮皆瀝血,因致大病。」

《清異錄》:蜀孟昶月旦必素飧,性喜薯藥,左右因呼薯 藥為「月一盤。」

《宋史王旦傳》:「旦疾甚,遣內侍問者,日或三四,帝手自 和藥并薯蕷粥賜之。」

《海豐縣志》:「明嘉靖中,海豐有漁子數人,駕舟入海,為 颶風所漂,泊一絕島,見其人椎結袒裼,網木葉為裳, 面目黧黑,肌膚如枯,睢睢盱盱,見漁子相顧驚笑,語 不可解。稍前逼之,輒走不敢近。其居率如蘧蘆,而無 爨釜,其傍往往有池,池中以蜜浸食物,大抵黃精、薯 蕷之屬。漁子饑甚,取食之。其人亦不嗔,但遠立而笑。」 已而颶風大至。飄返故岸云。

《海澄縣志》:余應桂令澄三年,不挈家。土產有番薯紅、 白二種,傳自外國,用同秔稌,價甚賤。余嗜之不厭,曰: 適口耳,且可代匱。或啖不棄皮。人因有番薯之稱。

薯部雜錄

《文昌雜錄》:「禮部謝侍郎言:『乾山藥法:刮去皮,以厚紙 裹,掛於風中最良。又置焙籠中,下鋪茅數寸,以微火 烘之亦佳』。」

《山家清供》玉延索餅山藥名薯蕷,秦楚間名玉延。白 細如棗,葉青銳於牽牛,夏日溉以黃牛矢則蕃。春冬 采根,白者為上。以水入礬少許,經宿洗淨去涎,焙乾, 磨篩為麵,宜亟作湯餅。如用作索,研濾為粉,入竹筒 中,溜於淺醋盆內,出之於水,浸去醋味,如煮湯餅法。 如煮食,惟刮去皮,蘸鹽蜜皆可。其性溫無毒,且有補 益。故陳簡齋有玉延,取香、色、味以為三絕。陸放翁亦 有云:「久緣多病鍊雲液,近為長齋進玉延。」比于杭都 多見而名佛手藥者,其味尤佳也。

《物類相感志》:「甘藷,手植」,如手鋤鍬等。物植,隨本物形 狀。

薯部外編

《搜神記》:漢時有杜蘭香者,自稱南康人氏,以建業四 年春數詣張碩。碩年十七,望見其車在門外,婢通言: 「阿母所生,遣授配君,可不敬從。」碩呼女前視,可十六 七,說事邈然久遠。有婢子二人,大者萱枝,小者松枝, 鈿車青牛上飲食皆備,出薯蕷子三枚,大如雞子,云 「食此令君不畏風波,辟寒溫。」碩食二枚,欲留一,不肯, 「令碩食盡。」言本為君作妻,情無曠遠。以年命未合,且 小乖。太歲東方卯,當還求君。

《湘中記》:「永和初,有採藥衡山者,道迷糧盡,過息巖下, 見一老公,四五年少對執書,告之以饑,與其食物如 薯蕷,指教所去,六日至家而不復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