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5 (1700-1725).djvu/59

此页尚未校对

將軍逖,實我遠祖,其後徙深州,至道間,始來居蔡。今 汝陽陽安鄉十里岡之原,則我先府君之墓也。」元豐 初,有芝數十本,產於塋中,其後歲歲有之,迨今不絕。 夫豈一氣之運,偶然感發,莫詰其所以然耶?抑天時 人事之際或有以致之也。子其為我記之。《觀》曰:草之 有芝,猶鳥之有鳳,獸之有麟,從古相傳,以為瑞物。今 乃歲生於先塋之中者,殆汝南和氣之應,祖氏方大 之祥,其非偶然決也。何以明之?汝南在漢為佳郡,陳 蕃、黃憲、二許、諸袁之徒,實皆郡人,俗尚風節,輕勢利, 士不守道,則妻妾恥之,故天下號汝南為民氏之區。 迨唐之世,始建彰義節度使,屯宿重兵,而李希烈、吳 元濟、秦宗權之屬,盜有其地。王澤不流,民氓無知,父 以弄兵詔子,兄以殺人誨弟,故天下號「淮西」為盜賊 之藪。皇宋受命,定都大梁、蔡,去京師七驛,遂為輔郡。 百餘年間,良二千石接武而至,興學校,修貢舉,以宣 布教化。故盛德篤行、魁奇俊偉之士,相繼出焉。蓋唐 之舊俗寖微,而漢之遺風復起。當此之時,祖氏一門, 顯者數人。府君之仲弟士衡,掌誥掖垣;從子無擇,通 籍內閣大夫,踐更中外,為省名郎,行且登用。諸子森 然,多有植立,其慶未艾也。由是言之,芝為汝南和氣 之應,祖氏方大之祥,豈不信然。昔新豐市李興廬于 父之墓左,有紫芝、白芝二本,生於墓上,柳宗元以為 孝德神化,陰中其心,克致斯事。矧今芝出於股肱之 郡,侍從之家也。宜得一時文學之士,比物屬詞,歸美 於上,度為樂歌,薦之郊廟,追配《元封》,《齋房》之篇,觀也, 何足以與此?姑承大夫之命,論次其事,以備作者採 擇而已。府君諱士龍,字德讓。元祐八年,秦觀少游為 之記。

《萬歲蟾蜍記》
闕名

「政和改元,歲次辛卯,道裕清寧,化被動植,仁天德日, 兼覆並照。天地之產,交通咸和,薄海內外,恬愉鼓舞, 山川草木裕如,鳥獸魚鱉咸若,薰為太平,罄圖郊社, 創見之瑞,日貢於有司,非曠古之寶,史不書也。」十一 月,令朝請大夫集賢堂修撰東西路計度轉運使甘 棠張公權判河南知府,以經略之才,振宣化之任,靡 冤弗雪,靡墮弗修,優游暇豫,吏循民安。是時屬邑新 安有萬歲蟾蜍,背生芝草,農夫謝彥得而獻之。嘗凌 晨汲水於龍澗之津,睹此一蟾,望日而拱,已而立化。 翊日視之,背生芝草,長三寸許,凡十五葉。葉間復異 草,蒙茸蒼翠,歲寒不凋。謹按《抱朴子》:「萬歲蟾蜍肉芝, 佩之可以辟兵。」又按《孝經援神契》:「王者德至草木,則 芝草生。今則木肉兩芝,合而為瑞,古所未有。依類推 之,蟾目望日,昭久視也;翠草不凋,示長生也;葉有十 五,數同蓂莢,載之於背,事等圖書。兩芝相重,重熙累 洽之祥也。蟾乃望舒之精,芝固若木之秀,日月合璧 之象也。此固非分岐合類,連理共蔕,所能擬也。」張公 以其瑞獻,何公率百官朝賀,不其盛歟!政和二年四 月晦日書,庶來年有考焉。

《跋陳籛芝草圖》
陳傅良

頃桂陽廨中柱去礎三四尺所出芝一本,婦子不以 為祥,掇視,余蓋恍然歎芝不遇也。明日故枿復吐三 葉,紫質黃緣飾,見之奇甚,但令婦子輩謹視,毋掇取。 逾時色爛然不敗。今睹陳君繪芝為卷,有內相李公、 宗伯倪公序,且頌其所自來不虛得。又追歎曩所產 芝,非特婦子不好事,雖予亦不好事也。

《書安福劉德禮家紫芝詩卷》
周必大

昔安福令歐陽萬五世孫彬,實文忠公之曾祖,歷仕 南京,家於安福。性至孝,兄弟相友愛。有紫芝一莖兩 葩生於楹,鄉人以為孝德所感,著為《賦頌》。享年九十 四,累贈太師、中書令。後裔仕宦不絕。

《藏芝賦》有序
王令

丙申歲,自四月至六月大雨。而余之所客天長縣東北,皆瀕湖澤,地浸以下,頗以水為患,傷草木多死。邑居無薪芻而益貴,薪益來自遠。以余之所居,則薪之自北來者,常售於余,間而有得。若枯華斷穎,根梗蔕芥,支離擁腫,與碩實所異於常草者,皆取以戲就其中。嘗試視之,余得則芝也,折傷不完,計之於全,此當一葉耳,不知其他安在也。其生雖不知遠近,要皆在縣之北。以常負薪之所來,則芝從可知也。示人則不齊,有由是而知有芝,又由是而信為芝,有雖得是而弗之信者,然芝之為物不常有,而或出可愛者也。自古詩之作見於今者,凡三百篇。其以風賦比興而附見於物,若蘋蘩、薇、蕨、荇、苞、苦藿、《荑唐》、「葍蓫」 、「瓠匏、瓜、葛」 、「鬱薁、葵、藚葑、芹、藻、莫茅」 、「茶、蕳、苓、蓬莠、苹蒿」 、「萇蒲」 、「萑葦」 、「葭菼、蕭艾」 、「稂荍」 、「蓍𦬊」 、禾、麻、菽、麥、黍、稷、「豆、菽」 、「秬、秠」 、「穈、粟、稻、粱、菅、苧、卷耳、芣苢、菁莪、莠、葽、荷華」 、「游龍、茹藘」 、「芍藥」 之類,雜見並出。然此特草耳,其多蓋如此,而未嘗及芝也。自詩而下,長辭章而善自托者,獨有屈原。今其《離騷》九歌,具存而可考,然其況意所及,自詩人所紀之外,復益以《江蘺》《芙蓉》《杜若》《薜荔》《木蘭》《白蘋》《菑荑》、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