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5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菌部紀事

《異苑》:「交州諸郡有菌,以葉塗人軀,便舉體菌生,生既 遍,便就朽爛,肌肉消腐。」

《雲仙雜記》:「齊文宣帝凌虛宴,取香菌以供,品味出於 石首銅官等處,有銅釘菌分絲菌。」

《酉陽雜俎》:「開成元年春,成式脩竹里私第,書齋前有 枯紫荊數枝,蠹折,因伐之,餘尺許。至三年秋,枯根上 生一菌,大如斗,下布五足,頂黃白兩暈綠,垂裙如鵝 鞴,高尺餘,至午,色變黑而死,焚之,氣如麻香。成式嘗 置香爐於枿臺,每念經,門生以為善徵。」後覽諸志怪, 南齊吳郡褚思莊素奉釋氏,眠於渠下,短柱是柟木, 「去地四尺餘,有節,大明中忽有一物如芝,生於節上, 黃色鮮明,漸漸長數尺。數日遂成千佛狀,面目爪指 及光相衣服,莫不完具,如金牒隱起,摩之殊軟。常以 春末生,秋末落,落時佛相如故,但色褐耳。至落時,其 家貯之箱中。積五年,思莊不復住其下,亦無他顯盛, 闔門壽考。思莊父終九十七,兄年七」十,健如壯年。 宋州莆田縣破岡山,武宗二年,巨石上生菌,大如合 簣,莖及蓋,黃白色,其下淺紅,盡為過僧所食,云「美倍 諸菌。」

《因話錄》:「都水使者崔綽,少年豪俠,不拘小節。天寶中, 有方士過其家,崔傾財奉之,亦無所望。方士臨去,留 藥一丸為別,崔殊不之,重埋於床下。燕薊之亂,家人 避賊,崔在後未去,忽見床下有菌,甚肥鮮,因煮而食 之,雜以葷味,自此體腹輕健,至老更無疾病。月中視 小字,元和初猶在,年九十餘卒。」蘇州刺史韋公集中 所《贈崔都水》詩者是也。「向得靈藥,便能正爾服之,當 已輕舉矣。其次食所化靈芝,不雜葷茹,又應反顏住 世,壽不可量。」蓋元中但以有壽無疾,酬好施之功而 已。崔即蘇州之堂妹婿也。

《宋史五行志》:「熙寧八年,鹽官縣自三月水產菜如菌, 可為葅,饑民賴之。」

《稽神錄》:「豫章人好食蕈,有黃姑蕈者,尢為美味。有民 家治舍,烹此蕈以食工人。工人有登廚屋施瓦者,下 視無人,惟釜中煮物,以盆覆之。俄有一小鬼裸身繞 釜而走,倏忽投於釜中。頃之,主人設蕈,工人獨不食, 亦不言其故。既暮,其食蕈者皆卒。」

《癸辛雜識》:「菌蕈類皆幽隱蒸溼之氣,或蛇虺之毒所 生,食之皆能害人,而好奇者每輕千金之軀,以嘗試 之,殊不可曉。」《夷堅志》所載,「簡坊大蕈,及金谿田僕食 蕈,一家嘔血隕命六人,丘岑幸以痛飲而免,蓋酒能 解毒故耳。」又靈隱寺僧得異蕈,甚大而可愛,獻之楊 郡王,王以其異,遂進之上方,既而復賜靈隱。適貯蕈 「之器有餘瀝,一犬過而舐之,跳躍而死,方知其異而 棄之。此事關涉尤大。近得耳目所接者兩事,併著為 口腹之戒。」嘉定乙亥歲,楊和王墳上感慈庵僧德明, 遊山,得奇菌,歸作糜供眾。毒發,僧行死者十餘人,德 明亟嘗糞獲免。有日本僧定心者,寧死不污,至膚理 拆裂而死。至今楊氏庵中尚藏日本度牒,其年有久 安、保安、「治象」等號,僧銜有法勢大和尚、威儀、從儀、少 屬、少錄等稱。是歲其國度僧萬人。定心姓平氏,日本 國京東路相州行香縣上守鄉光勝寺僧也。咸淳壬 申,臨安鮑生姜巷民家,因出郊得佳蕈,作羹恣食。是 夜,鄰人聞其家撞突有聲,久乃寂然,疑有他故,遂率 眾排闥而入,則其夫婦一女皆嘔血殞越,倚壁抱柱 而死矣。案間尚餘杯羹,以俟其子適出未還,幸免於 毒。嗚呼殆哉!

天台所出桐蕈,味極珍。然欲致遠,必漬之以麻油,色 味未免頓減。諸謝皆台人,尤嗜此品,乃併舁桐木以 致之。旋摘以供饌,甚鮮美,非油漬者可比。

《北夢瑣言》:江夏漢陽縣出毒菌,號「茹閭」,非茅蒐也。每 歲供進,縣司常令人於田野間候之,苟有此菌,即立 表示人,不敢從下風而過,避其氣也。採之日,以竹竿 芟倒,遽捨竿於地,毒氣入竹,一時爆裂,直候毒歇,仍 以櫸柳皮蒙手以取,用氈包之,亦以櫸柳皮重裹,縣 宰封印而進。其齎致役夫倍給其直,為其道路多為 毒薰以致頭痛也。張康隨侍其父宰漢陽,備言之。「人 有為野菌所毒而笑者,煎魚椹汁服之即愈。」《僧光遠 說》也。

《茅亭客話》:淳化中,有民支氏於昭覺寺設齋,寺僧市 野葚有黑而斑者,或黃白而赤者,為齋食。眾僧食訖, 悉皆吐瀉,亦有死者。至時有醫人急告之曰:「但掘地 作坑,以新汲水投坑中,攪之澄清,名曰『地漿。每服一 小盞,不過再三,其毒即解,當時甚救得人。夫蕈菌之 物,皆是草木變化,生樹者曰蕈,生於地者曰菌,皆濕 氣鬱蒸而生』。」又有生於腐骸毒蛇之上者,大而光明, 人誤以為靈芝,食而速死,故書之警其誤矣。

《墨客揮犀》:「菌不可妄食。建寧縣山石間,忽生一菌,大 如車蓋,鄉民異之,取以為饌,食者輒死。凡菌為羹,照 人無影者不可食,食殺人。又有菌叢生於朽木或糞 壤上,其形如瑞芝,潔白可愛,夜則有光,可以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