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5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木耳部彙考

釋名

木耳。本經    《樹雞》。韓文

《木檽》。唐本    木菌:唐本

《木㙡》。唐本    木蛾。宋本 《桑耳》。綱目    《桑檽》。唐本

桑蛾。宋本    桑雞。綱目

桑黃。藥性論   桑臣。藥性論

槐耳。綱目    槐,檽。唐本

槐菌。唐本    槐雞。蜀本

赤雞:綱目    槐蛾。宋本

榆耳。綱目    柳耳。綱目

柘耳。綱目    柘黃。綱目

《楊櫨耳》。綱目   地耳。別錄

石耳。日用本草  《地踏菰》。綱目

地耳圖

地耳圖

{{{2}}}

{{{2}}}

賈思勰齊民要術

作木耳菹法

取棗、桑、榆、柳樹邊生尤軟濕者,煮五沸,去腥汁,出,置 冷水中,淨洮。又著酢漿水中洗出,細縷切訖,胡荽、蔥 白,下豉汁,漿清及酢調和適口。下薑、椒末,甚滑美。

《胡荽》、蔥白,少著,取香而已。

《本草綱目》

木耳釋名

李時珍曰:木耳生於朽木之上,無枝葉,乃濕熱餘氣 所生。曰耳、曰蛾,象形也。曰檽,以軟濕者佳也。曰雞、曰 㙡,因味似也。南楚人謂雞為㙡。曰菌,猶蜠也,亦象形 也。蜠乃貝子之名。或曰:地生為菌,木生為蛾。北人曰 蛾,南人曰蕈。

集解

《別錄》曰:五木耳,生犍為山谷。六月多雨時采,即暴乾。 陶弘景曰:「此云五木耳,而不顯言是何木,惟老桑樹 生桑耳,有青黃赤白者,軟濕者。人采以作葅,無復藥 用。」

蘇恭曰:「桑、槐、楮、榆、柳,此為五木耳,軟者並堪啖。楮耳, 人常食;槐耳療痔。煮漿粥安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 蕈爾。」

李時珍曰:「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隨木性,不可 不審。」然今貨者亦多雜木,惟桑、柳、楮、榆之耳為多云。

氣味

甘平有小毒。

甄權曰:「蕈耳,古槐、桑樹上者良,柘木者次之。其餘樹 上多動風氣,發痼疾,令人肋下急,損經絡,背膊悶人。」 陳藏器曰:「木耳惡蛇蟲從下過者,有毒。楓木上生者, 令人笑不止。采歸色變者有毒。夜視有光者欲爛。不 生蟲者,並有毒。並生擣、冬瓜蔓汁解之。」

李時珍曰:「按:張仲景云:『木耳赤色及仰生者,並不可 食』。」

主治

《本經》曰:「益氣不飢,輕身強志。」

李時珍曰:「斷穀治痔。」

發明

《汪穎》曰:「一人患痔,諸藥不效,用木耳煮羹,食之而愈, 極驗。」

李時珍曰:按:《生生編》云:「柳蛾補胃,木耳衰精。」言老柳 之蛾,能補胃理氣。木耳乃朽木所生,得一陰之氣,故 有衰精冷腎之害也。

桑耳釋名

桑耳:一名桑檽,一名桑蛾,一名桑雞,一名桑黃,一名 桑臣,一名《桑上寄生》。

陶弘景曰:「斷穀方,桑檽,又呼為桑上寄生,名同物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