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7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或藏,皆得用。如要來年出種,深窖內埋藏,中安透氣 草一把,至春透芽生,取出作壟,或畦下糞栽之。旱則 澆令得所,夏至後收子,可為秋種。

《蘿蔔》「三月下種,四月可食。五月下種,六月可食。七月 下種,八月可食。」地宜肥,土宜鬆澆,宜頻種,宜稀密,則 芟之肥大。

《農桑通訣》曰:「種同蔓菁法,每子一升,可種二十畦。畦 可長一丈二尺,闊四尺。擇地宜生,耕地宜熟,地生則 不蠹,耕熟則草少。凡種先用熟糞勻布畦內,仍用火 糞和子令勻撒種之。俟苗出成葉,視稀稠去留之。其 去之者,亦可供食,以疏為良。疏則根大而美,密則反 是。尺地約可二三窠,厚加培壅,其利自倍。欲收種子」, 宜用九月十月收者,擇其良,去鬚,帶葉移栽之,澆灌 得所,至春二月收子,可備時種。宿根在地,不經移種 者為「斜子」,種之疥而不肥。按蔬茹之中,惟蔓菁與蘿 蔔可廣種,成功速而為利倍。然蔓菁北方多獲其利, 而南方罕有之。蘆菔南方所通美者,生熟皆可食,淹 藏腊豉以助時饌,凶年亦可濟饑,功用甚廣。

元扈先生曰:「蘿蔔剋氣耗血,不如蔓菁十倍。」

山蘿蔔考

生山谷間,田野中亦有之。苗高五七寸,四散分生莖 葉。其葉似菊葉而闊大,微有艾香,每莖五七排生,如 一大葉,稍間開紫花。根似野胡蘿蔔根,而帶黲白色。 味苦。

救饑

採根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

水蘿蔔考

生田野下濕地中,苗初塌地生,葉似薺菜形而厚大, 鋸齒尖,花葉又似水芥葉亦厚大,後分莖叉稍間開 淡黃花,結小《角兒根》,如白菜根而大。味甘辣。

救饑

採根及葉煠,熟油鹽調食,生亦可食。

野胡蘿蔔考

生荒野中,苗葉似家胡蘿蔔,俱細小。葉閒攛生莖叉 稍頭開小白花,眾花攢開如傘蓋狀,比蛇床子,花頭 又大,結子比蛇床子亦大。其根比家胡、蘿蔔尢細小。 味甘。

救饑

《採根》洗淨去皮,生食亦可。

《王象晉群芳譜》

製香蘿蔔

白蘿蔔堅實者,切小塊,晾二日。每一觔鹽一兩,醃過 布揉去水,再晾又揉,又晾又揉,乾濕得宜。每一觔用 白沙糖四兩,醋一碗,小茴香、花椒、砂仁、陳皮各一錢, 搗細拌勻,磁罐收貯。

《本草綱目》

萊菔釋名

韓保昇曰:萊菔,俗名蘿蔔。按:《爾雅》云:「葖,蘆萉。」孫炎註 云:「紫花菘也。俗呼溫菘。似蕪菁,大根,俗名雹突,一名 蘆菔。」是矣。

《蘇頌》曰:「紫花菘、溫菘,皆南人所呼。吳人呼楚菘,廣南 人呼秦菘。」

李時珍曰。按孫愐《廣韻》言「魯人名菈。」音拉音答「秦人名 蘿蔔。」王禎《農書》言:「北人蘿蔔,一種四名。春曰破地錐, 夏曰夏生;秋曰蘿蔔,冬曰土酥,謂其潔白如酥也。」珍 按:菘乃菜名,因其耐冬如松柏也。萊菔乃根名,上古 謂之蘆萉,中古轉為萊菔,後世訛為蘿蔔,南人呼為 蘿瓝。瓝與雹同,見晉灼《漢書註》中。陸佃乃言萊菔能 制麪毒,是來麰之所服,以菔音服,蓋亦就文起義耳。 王氏《博濟方》。稱乾蘿蔔為仙人骨。亦方士謬名也。

集解

陶弘景曰:「蘆菔是今溫菘,其根可食。俗人蒸其根及 作葅食,但小薰臭爾。葉不中啖。又有葖,根細而過辛, 不宜服之。」

蘇恭曰:「萊菔,即蘆菔也。嫩葉為生菜食,大葉可熟啖。 陶氏言不中食理,喪其真也。江北、河北、秦、晉最多,登、 萊亦好。」

《蘇頌》曰:「萊菔南北通有,北土尤多。有大小二種,大者 肉堅,宜蒸食;小者白而脆,宜生啖。河朔極有大者,而 江南安州、洪州、信陽者甚大,重至五、六斤或近一秤, 亦一時種蒔之力也。」

吳瑞曰:「夏月復種者,名夏蘿蔔。形小而長者,名蔓菁 蘿蔔。」

李時珍曰:「萊菔今天下通有之。昔人以蕪菁、萊菔二 物混註,已見蔓菁條下。圃人種萊菔,六月下種。秋采 苗,冬掘根。春末抽高薹,開小花,紫碧色。夏初結角。其 子大如大麻子,圓長不等,黃赤色。五月亦可再種。其 葉有大者如蕪菁,細者如花芥,皆有細柔毛。其根有 紅、白二色,其狀有長圓二類。大抵生沙壤者脆而甘」, 生瘠地者堅而辣。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葅可醬,可豉 可醋可糖,可腊可飯,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而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