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39 (1700-1725).djvu/103

此页尚未校对

良言:白而肥者是浙朮,瘦而黃者是慕阜山所出,其 力劣。昔人用朮,不分赤白,自宋以來,始言蒼朮苦辛 氣烈,白朮苦甘氣和,各自施用,亦頗有理。並以秋采 者佳,春采者虛軟易壞。嵇含《南方草木狀》云:藥有乞 力伽,即朮也。瀕海所產,一根有至數斤者,采餌尤良。 陳嘉謨曰:「浙朮俗名雲頭朮,種平壤」,頗肥大,由糞力 也,易潤油。歙朮俗名「狗頭朮」,雖瘦小,得土氣充也,甚 燥白,勝於浙朮。寧國、昌化、池州者,並同歙朮,境相鄰 也。

白朮氣味

甘溫無毒。

《別錄》曰:「甘。」

甄權曰:「甘、辛。」

李杲曰:「味苦而甘,性溫,味厚氣薄,陽中陰也。可升可 降。」

王好古曰:「入手太陽、少陰、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六 經。」

《徐之才》曰:「防風、地榆為之使。」

《甄權》曰:「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魚。」

陳嘉謨曰:「咀後,婦人乳汁潤之,制其性也。脾病以陳 壁土炒過,竊土氣以助脾也。」

主治

《本經》曰:「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 久服輕身延年,不饑。」

《別錄》曰:「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 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霍亂吐下不止,利腰臍 間血,益津液,暖胃消穀,嗜食。」

甄權曰:「治心腹脹滿,腹中冷痛,胃虛下利,多年氣痞, 除寒熱,止嘔逆。」

大明曰:「反胃,利小便,主五勞七傷,補腰膝,長肌肉,治 冷氣,痃,癖氣塊,婦人冷癥瘕。」 張元素曰:「除濕益氣,和中補陽,消痰逐水,生津止渴, 止瀉痢,消足脛濕腫,除胃中熱、肌熱。」得枳實,消痞滿 氣分。佐黃芩,安胎清熱。

王好古曰:「理胃益脾,補肝風虛。主舌本強,食則嘔,胃 脘痛,身體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衝脈為病,逆氣裡 急,臍腹痛。」

發明

王好古曰:「《本草》無蒼白朮之名。近世多用白朮治皮 間風,出汗,消痰補胃,和中,利腰臍間血,通水道。上而 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臍,在氣主氣,在血主血,無汗 則發,有汗則止,與黃耆同功。」

張元素曰:「白朮除濕益燥,和中補氣。其用有九:溫中, 一也。去脾胃中濕,二也。除胃中熱,三也;強脾胃,進飲 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熱,六也;四肢困倦,嗜 臥,目不能開,不思飲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凡 中焦受濕,不能下利,必須白朮以逐水益脾。非白朮 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故枳朮丸以之為君。」 汪機曰:「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 膀胱者,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用白朮以除其濕, 則氣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蒼朮釋名

李時珍曰:《異術》言:朮者,山之精也。服之令人長生辟 穀,致神仙,故有「山精仙朮」之號。朮有赤、白二種,主治 雖近,而性味止發不同本草不分蒼白,亦未可據。今 將本經并《別錄》、甄權、大明四家所說功用,參攷分別, 各自附方,庶使用者有所依憑。

修治

《大明》曰:「用朮,以米泔浸一宿,入藥。」

寇宗奭曰:「蒼朮辛烈,須米泔浸洗,再換泔,浸二日,去 上粗皮用。」

李時珍曰:「蒼朮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 乾用,亦有用脂麻同炒,以制其燥者。」

氣味

苦溫無毒。

《別錄》曰:「甘。」

甄權曰:「甘、辛。」

李時珍曰:「白朮甘而微苦,性溫而和。赤朮甘而辛烈, 性溫而燥,陰中陽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陰、陽明、手太 陰、陽明、太陽之經。忌同白朮。」

主治

《本經》曰:「風寒濕痹,死肌痙疸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 不飢。」

《別錄》曰:「主頭痛,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 滿,及霍亂吐下不止。暖胃消穀,嗜食。」

陶弘景曰:「除惡氣,弭災沴。」

甄權曰:「主大風𤸷痹,心腹脹痛,水腫脹滿,除寒熱,止 嘔逆,下泄,冷痢。」

《大明》曰:「治筋骨軟弱,痃癖氣塊,婦人冷氣,癥瘕,山嵐 瘴氣,溫疾。」

劉完素曰:明目暖水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