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0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夜於中庭稽顙祈福,聞空中語曰:「此病得丁公藤為 酒便差。」即訪醫及《本草》注,皆無識者,乃求訪,至宜都 郡,遙見山中一老公伐木,問其所用,答曰:「此丁公藤, 療風尤驗。」叔謙便拜伏流涕,具言來意。此公愴然,以 四段與之,並示以漬酒法。叔謙受之,顧視此人,不復 知處。依法為酒。母病即差。

《南齊書樂頤傳》:鴈門解仲恭,母病,經時不差,入山采 藥,遇一老父,語之曰:「得丁公藤,病立愈。此藤近在前 山際,高樹垂下便是也。」忽然不見。仲恭如其言得之 治病,母即差。至今江陵人猶有識此藤者。

《南史周弘正傳》:「弘正子豫元,年十四,與俱載入東,乘 小船度岸,見藤花,弘正挽之,船覆俱溺,弘正僅免。豫 元遂得心驚疾。」

《金樓子》:「合浦有鹿頭山,山有鹿頭,額上戴科藤一枚, 四條直上,各長一丈許。」

《雲南記》:「雲南出藤,其色如朱,小者以為馬策,大者可 為拄杖。」

《大業雜記》:「大業五年,吳郡送扶芳二百樹。其樹蔓生, 纏繞他樹,葉圓而厚,凌冬不凋。夏月取其葉,微火炙 使香,煮以飲,碧深色香甚美,令人不渴。先有籌禪師, 仁壽間常在內供養,造五色飲,以扶芳葉為青飲,楥 楔根為赤飲,酪漿為白飲,烏梅漿為元飲,江茥為黃 飲。又作五香飲:第一沈香飲,次檀香飲,次澤蘭香飲」, 次甘松香飲,皆有別法,以香為主。尚食直長謝諷造 《淮南王食經》,有四時飲。

《唐書姜撫傳》:「姜撫,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 不出。開元末,太常卿韋綸祭名山,因訪隱民,還白撫 已數百歲。召至東都,舍集賢院。因言服常春藤,使白 髮,還鬒則長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終南往往有之, 不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賜中朝老臣,因詔 天下,使自求之。宰相裴耀卿奉觴上千萬歲壽,帝悅」, 御花萼樓宴群臣,出藤百奩遍賜之。擢撫銀青光祿 大夫,號沖和先生。撫又言: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 狀類葛粉,帝作湯餅賜大臣。右驍衛將軍甘守誠能 銘藥石,曰:「常春者,千歲藟也;旱藕,杜蒙也。」方家久不 用,撫易名以神之。民間以酒漬藤,飲者多暴死,乃止。 撫內慚悸,請求藥牢山,遂逃去。

《環王傳》:「環王戰乘象,藤為鎧。」

《北戶錄》:瓊州出五色藤合子書囊之類,細於錦綺,亦 藤工之妙手也。新州作五色藤筌臺,皆一時之精絕 者。梁劉孝儀謝太子五色藤筌蹄一枚云:「炎州采藤, 麗窮綺褥。」得非筌臺與「蹄」語訛歟?

瓊州出紅藤簟,一呼為「笙」,或謂之《籧篨》,亦謂之《行唐》。 其色殷紅,瑩而不垢。

《嶺表錄異》:「南土多野鹿藤苗有大如雞子白者,細如 著,採為山貨,流布海內。儋、臺、瓊、管百姓皆制藤線,編 以為幕。其妙者亦挑文為花藥魚鳥之狀,業此納官, 以充賦稅。」

《避暑錄話》:「晁任道自天台來,以石橋藤杖二為贈。自 言親取於懸崖間,柔韌而輕,堅如束筋。」予往自許昌 歸,得天壇藤杖數十,外圓實,與此不類,而中相若。 《遊張公洞,記》「其陽有懸巖,朱藤纏絡,巖上丹花,蔌蔌 下墜,芬香襲人。」

《汎舟錄》:湖洑兩岸多朱藤,故號「罨畫溪。」

《詞話》:秦少游詞有「醉臥古藤陰下,杳不知南北」之句, 後至藤州而卒。

《紙箋譜》:「蜀中有藤紙。」

《吳郡諸山志》:「穹窿山紫藤塢,幽深多藤花,可愛。」 《一統志》:「紫花澗在長興縣西北三十里,岸皆叢薄,朱 藤下垂。暮春之月,紫花滿澗。亦名花瀨澗。」陸龜蒙詩: 「花瀨濛濛紫氣香。」

《崑山縣志》:「元衣和菴主,蘇州崑山人也。隱居雪竇之 妙高峰,在千丈巖嶺有藤一枝,蜿蜒其上,下臨不測, 乃蟠結成龕,為藏修之所。」

《東阿縣志》:師尚書逵,少孤,奉母極孝。年十二三,母遘 危疾,思食藤花。時日已晡,逵走城南山中采之。歸而 夜分遇虎,逵泣且號曰:「母藉是起,乃為虎扼,天乎神 乎!但得此菜奉母,即死無憾矣。」俄而虎去,里人以為 孝感。

《江寧縣志》:「桃花澗在牛首山,最為幽靚,古藤一本,近 百年物。」

《六合縣志》:「古藤在冶山寺傍,圍數尺,蟠根輪囷,劫火 燒殘,風雷剝擊,終自無恙。」

《定山西石洞》菴傍有石,橫疊成峰,鑿泉道回曲,山水 疏連,泉從石中流出。傍懸古藤,大可六七圍,臨池學 草,高舉怒撐。

《歙縣志》:「石橋巖在白岳山西,高二百仞,周二十三里, 石壁千尺,古藤絡其上,花時如錦屏。」

《武宣縣志》:「段藤峽在勒馬紅石磯下,舊名大藤。其峽 有藤大如斗,延亙兩岸,諸蠻遏商艘,掠都邑,援藤出 沒,若蟻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