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1 (1700-1725).djvu/74

此頁尚未校對

者,艷麗可愛,故曰「麗春」,又曰「賽牡丹」、曰「錦被花。」詳見 《游默齋花譜》。

《米氣味》

甘平無毒。

寇宗奭曰:「性寒。多食利二便,動膀胱氣。」

《主治》

《開寶》曰:「丹石發動,不下飲食,和竹瀝煮作粥食,極美。」 寇宗奭曰:「服石人研此水煮,加蜜作湯飲,甚宜。」 蘇頌曰:「行風氣,逐邪熱,治反胃,胸中痰滯。」

李時珍曰:「治瀉痢潤燥。」

《殼修治》

李時珍曰:「凡用以水洗,潤,去蔕及筋膜,取外薄皮,陰 乾細切,以米醋拌炒入藥。亦有蜜炒、蜜炙者。」

《氣味》

酸濇微寒,無毒。

李時珍曰:「得醋、烏梅、橘皮良。」

《主治》

李時珍曰:「止瀉痢,固脫肛,治遺精久欬,斂肺澀腸,止 心腹筋骨諸痛。」

《發明》

《李杲》曰:「收斂固氣,能入腎,故治骨病尤宜。」

朱震亨曰:「今人虛勞欬嗽,多用粟殼止劫,及濕熱泄 痢者,用之止澀。其治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 之。」

又曰:「治嗽多用粟殼,不必疑,但要先去病根,此乃收 後藥也。治痢亦同。凡痢須先散邪行滯,豈可遽投粟 殼、龍骨之藥,以閉塞腸胃,邪氣得補而又愈甚,所以 變證作而淹延不已也。」

李時珍曰:酸主收澀,故初病不可用之。泄瀉下痢既 久,則氣散不固,而腸滑脫肛,欬嗽諸痛既久,則氣散 不收,而肺脹痛劇,故俱宜此澀之、固之,收之、斂之。按: 《楊氏直指方》云:粟殼治痢,人皆薄之固矣。然下痢日 久,腹中無積痛,當止澀者,豈容不澀?不有此劑,何以 對治乎?但要有輔佐耳。又王碩《易簡方》云:「粟殼治痢 如神,但性緊澀,多令嘔逆,故人畏而不敢服。若用醋 制,加以烏梅,則用得法矣。或同四君子藥,尤不致閉 胃妨食,而獲奇功也。」

《嫩苗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作蔬食,除熱潤燥,開胃厚腸。」

《附方》

反胃吐食:「罌粟粥」:用白罌米二合,人參末三錢,生山 芋五寸,細切,研三物,以水二升三合,煮取六合,入生 薑汁及鹽。少許。和勻分服。不計早晚。亦不妨別服 湯丸。圖經

泄痢赤白:罌粟子炒、罌粟殼炙等分為末,煉蜜丸梧 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有人經驗》。百一選方 熱痢便血:粟殼醋炙為末,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水 一盞,薑三片,煎八分,溫服。 又方:粟殼十兩去膜,分 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並為末,蜜丸 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 《集要》:「百中散:用粟殼 蜜炙、厚朴薑制各四兩,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下,忌 生冷。」

小兒下痢「神仙救苦散」:治小兒赤白痢下,日夜百行 不止,用「罌粟殼半兩,醋炒為末,再以銅器炒過,檳榔 半兩炒赤研末各收。」每用等分。赤痢蜜湯服,白痢沙 糖湯下,忌口味。全幼心鑑

水泄不止:罌粟殼一枚,去蔕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 枚,水一盞,煎七分,溫服。經驗方

久嗽不止,穀氣素壯人用之即效。粟殼去筋,蜜炙為 末,每服五分,蜜湯下。扈氏方

久欬虛嗽:賈同知百勞散:治欬嗽多年自汗。用罌粟 殼二兩半,去蔕膜醋炒取一兩,烏梅半兩,焙為末。每 服二錢,臥時白湯下。宣明方

《阿芙蓉釋名》

李時珍曰。俗作鴉片。名義未詳。或云阿方音稱我也。 以其花色似芙蓉而得此名。

《集解》

李時珍曰:「阿芙蓉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云是罌粟 花之津液也。罌粟結青苞時,午後以大鍼刺其外面 青皮,勿損裏而硬皮,或三、五處,次早津出,以竹刀刮 收入瓷器,陰乾用之。故今市者猶有苞生在內。」王氏 《醫林集要》言「是天方國種紅罌粟花,不令水淹頭,七、 八月花謝後,刺青皮取之者。」按:此花五月實枯,安得 七八月後尚有青皮。或方土不同乎。

《氣味》

酸澀溫微毒。

《主治》

李時珍曰:「瀉痢脫肛不止,能澀丈夫精氣。」

《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