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2 (1700-1725).djvu/84

此页尚未校对

《別錄》曰:「生微寒,熟溫。生令人吐,熟令人下,湯洗盡,滑 用。」

張元素曰:「味辛、苦,性溫。氣味俱薄,沈而降,陰中陽也。」 王好古曰:「辛、厚苦輕,陽中陰也。入手陽明、太陰、少陰 三經。」

徐之才曰:「射干為之使。惡皂莢。畏雄黃、生薑、乾薑、秦 皮、龜甲。反烏頭。」

甄權曰:「柴胡為之使。忌羊血、海藻、飴糖。」

張元素曰:「熱痰佐以黃芩;風痰佐以南星;寒痰佐以 乾薑;痰痞佐以陳皮、白朮。多用則瀉脾胃。諸血證及 口渴者禁用,為其燥津液也。孕婦忌之,用生薑則無 害。」

主治

《本經》曰:「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欬逆,頭眩,咽喉腫痛, 腸鳴,下氣止汗。」

《別錄》曰:「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欬嗽上氣,心下急痛, 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療痿黃,悅澤面目,墮胎。」 甄權曰:「消痰,下肺氣,開胃健脾,止嘔吐,去胸中痰滿。 生者摩癰腫,除瘤癭氣。」

《大明》曰:「治吐食反胃,霍亂轉筋,腸腹冷,痰瘧。」

張元素曰:「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欬。消胸中痞, 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氣,燥脾濕。治痰厥頭痛,消腫散 結。」

朱震亨曰:「治眉稜骨痛。」

王好古曰:「補肝風虛。」

李時珍曰:「除腹脹。目不得瞑。白濁夢遺帶下。」

發明

甄權曰:「半夏,使也。虛而有痰氣,宜加用之。」

蘇頌曰:「胃冷嘔噦,方藥之最要。」

成無己曰:「辛者,散也,潤也。半夏之辛,以散逆氣結氣, 除煩嘔,發音聲,行水氣,而潤腎燥。」

王好古曰:「《經》云:『腎主五液,化為五濕,自入為唾,入肝 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痰,入肺為涕。有痰曰嗽,無痰 曰欬。痰者,因欬而動脾之濕也。半夏能泄痰之標,不 能泄痰之本,泄本者,泄腎也。欬無形,痰有形。無形則 潤,有形則燥,所以為流濕潤燥也』。」俗以半夏為肺藥, 非也。止嘔吐,為足陽明;除痰,為足太陰。柴胡為之使。 故小柴胡湯中用之。雖為止嘔。亦助柴胡。黃芩主往 來寒熱。是又為足少陽陽明也。

寇宗奭曰:今人惟知半夏去痰,不言益脾,蓋能分水 故也。脾惡濕,濕則濡困,困則不能治《水。經》云:「水勝則 瀉。」一男子夜數如廁,或教以生薑一兩,半夏、大棗各 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燒為熟水,時呷之便已 也。

趙繼宗曰:「丹溪言二陳湯治一身之痰,世醫執之,凡 有痰者皆用。夫二陳內有半夏,其性燥烈,若風痰、寒 痰、濕痰、食痰,則皆相宜。至於勞痰、失血諸痰,用之反 能燥血液而加病,不可不知。」

汪機曰:「俗以半夏性燥有毒,多以貝母代之。貝母乃 太陰肺經之藥,半夏乃太陰肺經、陽明胃經之藥,何 可代也?夫欬嗽吐痰,虛勞吐血,或痰中見血,諸鬱咽 痛喉痹,肺癰肺痿癰疽,婦人乳難,此皆貝母為向導, 半夏乃禁用之藥。若涎者脾之液,美味膏粱炙煿,皆 能生脾胃濕熱,故涎化為痰。久則痰火上攻,令人昏」 憒口噤。偏廢僵仆。蹇澀不語。生死旦夕。自非半夏、南 星。曷可治乎。若以貝母代之。則翹首待斃矣。

李時珍曰:脾無留濕不生痰,故脾為生痰之源,肺為 貯痰之器。半夏能主痰飲及腹脹者,為其體滑而味 辛性溫也。涎滑能潤,辛溫能散,亦能潤,故行濕而通 大便,利竅而泄小便,所謂辛走氣,能化液,辛以潤之 是矣。潔古張氏云:「半夏、南星治其痰,而欬嗽自愈。」丹 溪朱氏云:「二陳湯能使大便潤而小便長。」《聊攝成氏》 云:「半夏辛而散,行水氣而潤腎燥。」又《和劑局方》用半 硫丸治老人虛祕,皆取其滑潤也。世俗皆以南星半 夏為性燥,誤矣。濕去則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 燥也。古方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多用二物,非禁劑 也。二物亦能散血,故破傷打撲皆主之。惟陰虛勞損, 則非濕熱之邪,而用利竅行濕之藥,是乃重竭其津 液,醫之罪也,豈藥之咎哉?《甲乙經》用治夜不眠,是果 性燥者乎?岐伯云:「衛氣行於陽,陽氣滿不得入於陰, 陰氣虛故目不得瞑。」治法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既 通,其臥立至。方用流水千里者八升,揚之萬遍,取清 五升煮之,炊以葦薪大沸,入秫米一升,半夏五合,煮 一升半,飲汁一杯,日三,以知為度。「病新發者,覆杯則 臥,汗出則已。久者三飲而已。」

莖涎主治

《雷斆》曰:「煉取塗髮,眉墮落者即生。」

附方

法製半夏,清痰化飲,壯脾順氣。用「大半夏湯洗七次, 焙乾再洗,如此七轉,以濃米泔浸一日夜。每一兩,用 白礬一兩半,溫水化浸五日,焙乾,以鉛白霜一錢,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