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甄權曰:「治諸風𤻤瘍,療吐膿,去燥熱。」 大明曰:「治奔豚,腎氣肺氣,胸隔滿,催生墮胎,益精,療 水臟冷,小便多,止遺瀝,泄精,溺血腫痛。」

蘇頌曰:「痔漏陰汗,婦人發乳帶下。」

李時珍曰:「治風祕及蚘蟲心腹痛。」

白蒺藜氣味

甘溫無毒。

白蒺藜主治

李時珍曰:「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乏。」

發明

蘇頌曰:「古方皆用有刺者,治風明目最良。《神仙方》亦 有單服蒺藜法云:不問黑白,但取堅實者,舂去刺用。」 李時珍曰:「古方補腎治風,皆用刺蒺藜。後世補腎,多 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藥,恐其功亦不甚相遠也。」 刺蒺藜炒黃去刺,磨麪作餅,或蒸食,可以救荒。

花主治

寇宗奭曰:「陰乾為末。每溫酒服二三錢。治白癜風。」

苗主治

李時珍曰:「煮湯洗疥癬風瘡作癢。」

附方

《服食法》:「蒺藜子一石,七八月熟時,收取日乾,舂去刺, 杵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日三服,勿令中絕,斷 穀長生。服之一年,以後,冬不寒,夏不熱;二年,老者復 少,髮白復黑,齒落更生。服之三年,身輕長生。」神仙祕旨 腰脊引痛:蒺藜子搗末,蜜和丸胡豆大,酒服二丸,日 三服。外臺祕要

卒中五尸:蒺藜子搗末,蜜丸胡豆大。每服二丸,日三 服。

大便風祕:「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 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下。」普濟方

月經不通: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米飲每服三錢。儒門 事親方

催生下衣難產,胎在腹中,并包衣不下及胎死者:蒺 藜子、貝母各四兩為末,米湯服三錢,少頃不下再服。 梅師方

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聖惠方

蚘蟲心痛,吐清水:「七月七日采蒺藜子,陰乾方寸匕, 日三服。」外臺祕要

《萬病積聚》:七八月收蒺藜子,水煮熟曝乾,蜜丸梧子 大,每酒服七丸,以知為度,其汁煎如飴服之。

三十年失明補肝散用蒺藜子,七月七日收,陰乾,搗 散,食後水服方寸匕,日三。外臺祕要

牙齒動搖疼痛及打動者:土蒺藜去角生研五錢,淡 漿水半盞,蘸水入鹽溫漱甚效。或以根燒灰,貼牙即 牢固也。御藥院方

牙齒出血不止動搖:白蒺藜末,旦旦擦之。道藏經 打動牙疼:蒺藜子或根為末,日日揩之。瑞竹堂方 鼻塞出水,多年不聞香臭者:蒺藜二握,當道車碾過, 以水一大盞,煮取半盞,仰臥,先滿口含飯,以汁一合 灌鼻中,不過再灌,嚏出一兩箇息肉,似赤蛹蟲,即愈。 聖惠方

面上瘢痕: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為末,醋和,夜塗旦 洗。救急方

白癜風疾: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湯服二錢,日 二服,一月絕根,服至半月,白處見紅點,神效。孫真人食忌 一切丁腫:「蒺藜子一升,熬搗,以醋和,封頭上拔根。」外臺 祕要

鼻流清涕:蒺藜苗二握,黃連二兩,水二升,煎一升,少 少灌鼻中取嚏,不過再服。聖惠方

諸瘡腫毒:「蒺藜蔓洗,三寸截之,以水五升,煮取二升, 去滓,納銅器中,又煮取一升,納小器中,煮如飴狀,以 塗腫處。」千金方

蠼螋尿瘡,遶身匝即死:以蒺藜葉搗傅之,無葉用子。 備急方

《直省志書》

萊蕪縣

《物產》:白蒺藜,出同州者佳,他邑無,獨萊蕪有之。

同州

方產白蒺藜,引蔓如刺蒺藜而莖葉異,紫花結莢,實 大於蠶種腎形碧綠色。

蒺藜部選句

楚屈原《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漢東方朔《七諫》:「蒺藜蔓乎東廂。」

唐柳宗元詩:「古道饒蒺藜,縈迴古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