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3 (1700-1725).djvu/71

此页尚未校对

張元素曰:「性溫,味辛、微苦,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為 足陽明太陰引經的藥。」得蔥白、白芷,亦入手陽明、太 陰。

李杲曰:「引蔥白散手陽明風邪,引石膏止陽明齒痛。 人參、黃耆,非此引之,不能上行。」

李時珍曰:「升麻同柴胡,引生發之氣上行;同葛根能 發陽明之汗。」

主治

《本經》曰:「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氣邪氣, 蟲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 腫諸毒,喉痛口瘡。久服不夭,輕身長年。」

《大明》曰:「安魂定魄,鬼附啼泣,疳𧏾遊風腫毒。」 甄權曰:「小兒驚癇,熱壅不通,療癰腫豌豆瘡,水煎綿 沾拭瘡上。」

張元素曰:「治陽明頭痛,補脾胃,去皮膚風邪,解肌肉 間風熱,療肺痿欬唾膿血,能發浮汗。」

王好古曰:「牙根浮爛惡臭,太陽鼽衄,為瘡家聖藥。」 李時珍曰:「消斑疹,行瘀血,治陽陷眩運,胸脅虛痛,久 泄下痢,後重,遺濁帶下,崩中,血淋,下血,陰痿,足寒。」

發明

張元素曰:「補脾胃藥,非此為引用,不能取效,脾痺非 此不能除。其用有四:手足陽明引經,一也;升陽氣於 至陰之下,二也;去至高之上及皮膚風邪,三也;治陽 明頭痛,四也。」

李杲曰:「升麻發散陽明風邪,升胃中清氣,又引甘溫 之藥上升,以補衛氣之散,而實其表。故元氣不足者, 用此於陰中升陽,又緩帶脈之縮急。凡胃虛傷冷,鬱 遏陽氣於脾土者,宜升麻、葛根以升散其火鬱。」 王好古曰:「升麻葛根湯,乃陽明發散藥。若初病太陽 證便服之,發動其汗,必傳陽明,反成其害也。」朱肱《活 人書》言:瘀血入裡,吐血衄血者,犀角地黃湯,乃陽明 經聖藥。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二物性味相遠,何以 代之?蓋以升麻能引地黃及餘藥同入陽明也。 李時珍曰:「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 上行」,此乃稟賦素弱,元氣虛餒,及勞役饑飽生冷,內 傷脾胃,引經最要藥也。升麻葛根湯,乃發散陽明風 寒藥也。時珍用治陽氣鬱遏,及元氣下陷諸病,時行 赤眼,每有殊效,神而明之,方可執泥乎?一人素飲酒, 因寒月哭母受冷,遂病寒中,食無薑蒜,不能一啜,至 夏酷暑,又多飲水,兼懷怫鬱,因病右腰一點脹痛,牽 引右脅,上至胸口,則必欲臥。發則大便裡急後重,頻 欲登圊,小便長而數,或吞酸,或「吐水,或作瀉,或陽痿, 或厥逆,或得酒少止,或得熱稍止,但受寒食寒或勞 役,或入房,或怒或饑,即時舉發,一止則諸證泯然,如 無病人,甚則日發數次」,服溫脾勝濕、滋補消導諸藥, 皆微止隨發。時珍思之,此乃饑飽勞逸,內傷元氣,清 陽陷遏,不能上升所致也。遂用升麻葛根湯合四君 子湯,加柴胡、蒼朮、黃耆煎服,服後仍飲酒一二杯助 之,其藥入腹,則覺清氣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煖,頭 目精明,神采迅發,諸證如掃,每發一服即止,神驗無 比。若減升麻、葛根,或不飲酒則效便遲。大抵人年五 十以後,其氣消者多,長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 令多,而春夏之令少。若稟受弱而有前諸證者,並宜 此藥。《活法》治之。《素問》云:「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 其人夭。」千古之下,窺其奧而闡其微者,張潔古、李東 垣二人而已。外此則著《參同契》《悟真篇》者,旨與此同 也。又升麻能解痘毒,惟初發熱時可用解毒,痘已出 後,氣弱或泄瀉者,亦可少用。其升麻葛根湯,則見斑 後必不可用,為其解散也。《本草》以升麻為解毒、吐蠱 毒要藥,蓋以其為陽明本經藥,而性又上升故也。按: 《范石湖文集》云:「李燾為雷州推官,鞫獄得治蠱方,毒 在上用升麻吐之,在腹用鬱金下之,或合二物服之, 不吐則下。」此方活人甚多也。

附方

服食丹砂:石泉公王方慶《嶺南方》云:「南方養生治病, 無過丹砂。其方用升麻末三兩,研鍊過光明砂一兩, 以蜜丸梧子大,每日食後服三丸。」蘇頌圖經本草 豌豆斑瘡,比歲有病,天行發斑瘡,頭面及身,須臾周 匝,狀如火燒,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不治數日必死。 瘥後瘢黯,彌歲方減,此惡毒之氣所為。云。晉元帝時, 此病自西北流起,名「邊瘡。」以蜜煎升麻,時時食之,并 以水煮升麻,綿沾拭洗之。葛洪肘后方

辟瘴明目,「七物升麻丸升麻、犀角、黃芩、朴硝、梔子、大 黃各二兩,豉二升,微熬,同擣末蜜丸梧子大。覺四肢 大熱,大便難,即服三十丸,取微利為度。」若四肢小熱, 只食後服二十丸,非但辟瘴,甚能明目。嶺南方 卒腫毒起:升麻磨醋頻塗之。肘後方

喉痹作痛:升麻片含嚥,或以半兩煎服取吐。直指方 胃熱齒痛,升麻煎湯,熱漱嚥之,解毒,或加生地黃。直指 方

口舌生瘡:「升麻一兩,黃連三分,為末,綿裹含嚥。」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