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啟農政全書》
《柴胡考》
一名「地薰」,一名「山菜」,一名「茹草。」葉一名「芸蒿。」生弘農 川谷及冤句、壽州、淄州、關陝江湖間皆有,銀州者為 勝,今鈞州密縣山谷間亦有。苗甚辛香,莖青紫堅硬, 微有細線楞。葉似竹葉而小,開小黃花。根淡赤色。味 苦,性平,微寒。無毒。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又有苗似斜蒿,亦有似麥門冬苗而短者,開黃花,生 丹州。結青子。與他處者不類。
救饑
採苗、葉煠熟,換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
本草綱目
茈胡釋名
蘇恭曰:「茈是古柴字。《上林賦》云:『茈薑,及《爾雅》云,『茈草, 並作此茈字。此草根紫色,今太常用茈胡是也。又以 木代系,相承呼為柴胡』』。」且檢諸本草,無名此者。 李時珍曰:「茈字有柴、紫二音,茈薑、茈草之茈,皆音紫, 茈胡之茈音柴。茈胡生山中,嫩則可茹,老則采而為 柴。故苗有芸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蘇恭 之說,殊欠明。古本張仲景《傷寒論》。尚作「茈」字也。
集解
《別錄》曰:「茈胡葉名芸蒿。辛香可食。生弘農川谷及冤 句。二月、八月采根,暴乾。」
陶弘景曰:「今出近道,狀如前胡而強。《博物志》云:『芸蒿, 葉似邪蒿。春秋有白蒻,長四、五寸,香美可食。長安及 河內並有之』。」
蘇恭曰。《傷寒》大小柴胡湯。為痰氣之要。若以芸蒿根 為之。大謬矣。
蘇頌曰:「今關陜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 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堅硬,微有細線。葉似竹葉而 稍緊小,亦有似斜蒿者,亦有似麥門冬葉而短者。七 月開黃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強。生丹州者結青子, 與他處者不類。其根似蘆,頭有赤毛如鼠尾,獨窠長 者好。」
《雷斆》曰:「茈胡出在平州平縣,即今銀州銀縣也。西畔 生處多有白鶴綠鶴於此飛翔,是茈胡香直上雲間, 若有過往,聞者皆氣爽也。」
陳承曰:「柴胡以銀夏者最良。根如鼠尾,長一、二尺,香 味甚佳。今《圖經》所載,俗不識其真,市人以同華者代 之,然亦勝於他處者。蓋銀夏地方多沙,同華亦沙苑 所出也。」
汪機曰:「解散用北柴胡,虛熱用海陽軟柴胡為良。」 李時珍曰:「銀州,即今延安府神木縣五原城,是其廢 蹟所產柴胡,長尺餘,而微白且軟,不易得也。北地所 產者,亦如前胡而軟,今人謂之北柴胡是也,入藥亦 良。南土所產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強硬,不堪使用。 其苗有如韭葉者。竹葉者,以竹葉者為勝。其如邪蒿 者」最下也。按:《夏小正月令》云:「仲春芸始生。」《蒼頡解詁》 云:「芸,蒿也。似邪蒿,可食。」亦柴胡之類,入藥不甚良,故 蘇恭以為非柴胡云。近時有一種,根似桔梗、沙參,白 色而大,市人以偽充銀柴胡,殊無氣味,不可不辨。
根修治
《雷斆》曰:「凡采得銀州柴胡,去鬚及頭,用銀刀削去赤 薄皮少許,以粗布拭淨,剉用。勿令犯火,立便無效也。」
氣味
苦平無毒。
《別錄》曰:「微寒。」
《吳普》曰:「神農、岐伯、雷公:苦,無毒。」
《大明》曰:「甘。」
張元素曰:「氣味俱輕,陽也,升也。少陽經藥,引胃氣上 升,苦寒以發散表熱。」
李杲曰:「升也,陰中之陽,手足少陽、厥陰四經引經藥 也。在臟主血,在經主氣。欲上升則用根,以酒浸;欲中 及下降則用梢。」
徐之才曰:「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李時珍曰:「行手足少陽,以黃芩為佐。行手足厥陰,以 黃連為佐。」
主治
《本經》曰:「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 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別錄》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氣,五 臟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痺拘攣,亦可作浴湯。」 甄權曰:「治熱勞,骨節煩疼,熱氣肩背疼痛,勞乏羸瘦, 下氣消食,宣暢氣血。主時疾,內外熱不解,單煮服之 良。」
大明曰:「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消痰止嗽,潤 心肺,添精髓,健忘。」
張元素曰:「除虛勞,散肌熱,去早辰潮熱,寒熱往來,膽 癉,婦人產前產後諸熱,心下痞,胸脅痛。」
李時珍曰:「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 痛眩運,目昏赤痛,障翳,耳聾鳴,諸瘧,及肥氣寒熱,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