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110

此页尚未校对

陶弘景曰:「是楓樹苓。其皮黑色,肉白而實者佳。削去 皮用。」

蘇頌曰:「今蜀州、習州亦有之。生土底,不必楓根下始 有也。」

李時珍曰:「豬苓亦是木之餘氣所結,如松之餘氣結 茯苓之義。他木皆有,楓樹為多耳。」

修治

雷斆曰:「采得,銅刀削去粗皮,薄切,以東流水浸一夜, 至明漉出,細切,以升麻葉對蒸一日,去葉㬠乾用。」 李時珍曰:「豬苓取其行濕,生用更佳。」

氣味

甘平無毒。

《吳普》曰:「神農:『甘』」;雷公:「苦,無毒。」

甄權曰:「微熱。」

張元素曰:「氣平味甘,氣味俱薄,升而微降,與茯苓同。」 李杲曰:「淡甘平降也,陽中陰也。」

王好古曰:「甘重於苦,陽也。入足太陽、足少陰經。」

主治

《本經》曰:「痎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 甄權曰:「解傷寒溫疫大熱,發汗,主腫脹滿,腹急痛。」 張元素曰:「治渴除濕,去心中懊憹。」 王好古曰:「瀉膀胱。」

李時珍曰:「開腠理,治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 胎腫,小便不利。」

發明

蘇頌曰:「張仲景治消渴,脈浮,小便不利,微熱者,豬苓 散發其汗。病欲飲水而復吐,名為水逆。冬時寒嗽如 瘧狀者,亦與豬苓,此即五苓散也。豬苓、茯苓、朮各三 兩,澤瀉五分,桂二分,細搗節,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 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諸湯劑,無若此駛,今人皆用 之。」

李杲曰:「苦以泄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 小便。」

寇宗奭曰:「豬苓引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 久服者宜詳審之。」

張元素曰:「豬苓澹滲大燥,亡津液,無濕證者,勿服之。」 李時珍曰:「豬苓澹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 小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也。」

附方

「傷寒口渴,邪在臟也,豬苓湯主之。」豬苓、茯苓、澤瀉、滑 石、阿膠各一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每服七合,日三 服。嘔而思水者,亦主之。張仲景方

小兒祕結:豬苓一兩,以水少許,煮雞屎白一錢,調服, 立通。外臺祕要

通身腫滿,小便不利:豬苓五兩為末,熟水服方寸匕, 日三服。楊氏產乳

妊娠腫渴,從腳至腹,小便不利,微渴引飲,方同上法。 子母祕錄

妊娠子淋:方同上法,日三夜二,以通為度。小品方 壯年遺溺:方見半夏下。

消渴白濁:方見「半夏」下。

豨薟部彙考

釋名

《豨,薟》。綱目    希仙。綱目

虎膏。唐本草   狗膏。唐本草

豬膏母。唐本草  《火杴草》。唐本草

粘糊菜。救荒本草

豨薟圖

豨薟圖

《徐光啟農政全書》

豨薟考

俗名「粘糊菜」,又呼「火杴草。」舊不著所出州郡,今處處 有之。苗高三四尺,金稜銀線素,根紫鞂《莖叉》對節而 生,莖葉頗類蒼耳,莖葉紋脈豎直,稍葉間開花深黃 色。又有一種苗葉似芥葉而尖狹,開花如菊,結實頗 似鶴蝨科苗,味苦,性寒,有小毒。

救饑

采嫩苗葉,煠熟浸去苦味,淘洗淨,油、鹽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