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爾雅》曰:「蘦,大苦」,今之甘草是也。《本草》云:一名國老,解 百藥毒,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故號國老 之名。國老者,賓師之稱,蓋藥有一君、二臣、三佐、四使。 苓者又其賓師也,故藥罕不用者,雖非其君,而君實 宗焉。蔓生,葉狀似荷,少黃,莖赤有節,節間有枝相當, 喜生下濕。《詩》曰:「隰有苓」是也。《晉風》曰:「采苓采苓,首陽」 之巔。采苦采苦,首陽之下。采葑采葑,首陽之東。苓甘 者,苦苦者,蓋言讒人無所不至,其害人也,必因其似 而譖焉。《采苓》則因人之所甘而譖之之況也;《采苦》則 因人之所苦而譖之之況也。葑則有時而甘,亦有時 焉而苦。《采葑》則又因人之所甘所苦而併譖之之況 也。一章曰:「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舍旃舍旃,苟亦無然。」 人之為言胡得焉?二章曰「苟亦無與」,三章曰「苟亦無 從」者,此言獻公好聽讒而主讒者之詞也。蓋苓生於 隰,葑生於圃,則首陽之巔不必有苓,其下也不必有 苦,其東也不必有葑,則理可以無信矣。然而獻公乃 以謂之人也,為此首陽、采苓、采苦、采葑之言,苟亦無 信,令我舍此采苓、采苦、《采葑》之人,苟亦無然,無與無 從,則人之為此言也,安從而得之哉?凡此則以好聽 故也。故《序》曰:「好聽讒焉。」

《羅願爾雅翼》

蘦,大苦。今之甘草,味甘而無毒,能安和七十二種石, 千二百種草,故於人譬之國老,不入君臣佐使之列, 雖非君而為君所宗,以其能燮和故也。《詩》稱「山有榛, 隰有蘦」,以況西方之美人。又《采蘦》首陽之巔,以刺獻 公之信讒。蓋一章《采蘦》,二章《采苦》,三章《采葑》,蘦甘而 苦苦讒者之入人,必先甘而後苦,而葑則甘苦相半, 所謂采葑采菲,毋以下體。下體惡而上體美者也。則 讒人之所以嘗試其君者,無所不用矣。此草蔓生,葉 似荷,青黃,莖赤,有節,節有枝相當。然不惟葉似荷,古 之蓮字亦通於「蘦」,故《龜策列傳》稱:龜千歲乃游蓮葉 之上。徐廣曰:「蓮一作苓,聲相近,借字也。」將以龜老而 神,故形小,而陸游以為奇。若水中之蓮,凡龜皆可游, 不足言矣。又《詩·采苓》以「首陽之巔葉之」,豈蘦亦蓮音 耶?然蘦甘而名大苦者,猶牽牛有三黑點,而名為三 白點。此蓋秦俗所沿,見《禮記》。或素或青注。

《毛詩名物解》

苓,大苦也,所以和百藥之性,使之相為用者也。故《苓 從令。簡兮》曰:「山有榛,隰有苓。」榛非宜山而不宜隰,苓 非宜隰而不宜山。故榛有植於樊棘之內,苓或采於 首陽之巔。榛也苓也,其生不擇地而美者也,猶之賢 者無所進而不自得焉。

《本草綱目》

甘草釋名

陶弘景曰:「此草最為眾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猶 如香中有沈香也。國老即帝師之稱,雖非君而為君 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甄權曰:諸草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 千二百種草木毒,調和眾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集解

《別錄》曰:「甘草,生河西川谷,積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 除日采根,暴乾,十日成。」

陶弘景曰:「河西、上郡,今不復通市,今出蜀、漢中,悉從 汶山諸夷中來。赤皮斷理,看之堅實者,是抱䍐草,最 佳。抱䍐乃西羌地名,亦有火炙乾者,理多虛疏。又有 如鯉魚腸者,被刀破不復好,青州間有而不如。又有 紫甘草,細而實,乏時亦可用。」

蘇頌曰:「今陝西、河東州郡皆有之。春生青苗,高一、二 尺,葉如槐。七月開紫花,似耐冬。結實作角子,如畢豆 根長者三、四尺,粗細不定,皮赤色,上有橫梁,梁下皆 細根也。采得,去蘆頭及赤皮,陰乾用。」今甘草有數種, 以堅實斷理者為佳,其輕虛縱理及細韌者不堪,惟 貨湯家用之。謹按《爾雅》云。「大苦。」《郭璞》云:似地黃。 又《詩唐風》云。「采苓采苓。首陽之巔。」是也。與苓通用。 首陽之山。在河東蒲坂縣。乃今甘草所生處相近。而 先儒所說苗葉與今全別。豈種類有不同者乎。 李時珍曰。按沈括《筆談》云。「《本草》註引《爾雅》。」「大苦」之 註為「甘草者,非矣。郭璞之註,乃黃藥也。其味極苦,故 謂之大苦,非甘草也。甘草枝葉悉如槐,高五、六尺,但 葉端微尖而糙濇,似有白毛,結角如相思角,作一本, 生至熟時,角坼子扁如小豆,極堅,齒嚙不破,今出河 東、西界。寇氏《衍義》亦取此說,而不言大苦,非甘草也。」 以理度之,郭說形狀殊不相類,沈說近之。今人惟以 大徑寸而結緊斷紋者為佳。謂之粉草。其輕虛細小 者。皆不及之。鎦績《霏雪錄》言安南甘草。大者如柱。土 人以架屋。不識果然否也。

根修治

《雷斆》曰:「凡使,須去其頭、尾尖處,其頭尾吐人。每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