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61

此页尚未校对

參、荊芥煎水洗之。」《聖濟總錄》:「苦參丸:治大風癩及 熱毒風瘡疥癬。苦參九月末,掘取去皮,暴乾,取粉一 斤,枳殼麩炒六兩,為末,蜜丸。每溫酒下」三十丸。日二 夜一服。一方去枳殼。

腎臟風毒,及心肺積熱,皮膚生疥癩疼痒,時出黃水, 及大風手足壞爛,一切風疾:「苦參三十一兩,荊芥穗 一十六兩,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下。」和劑 局方

上下諸瘻,或在頂,或在下部:用「苦參五升,苦酒一斗, 漬三四日服之,以知為度。」肘後方

鼠瘻惡瘡:苦參二斤露蜂房二兩麴二斤,水二斗,漬 二宿,去渣,入黍米二升,釀熟稍飲,日三次。肘後方 下部漏瘡:「苦參煎湯,日日洗之。」直指方

瘰𤻤結核:苦參四兩,牛膝汁丸,綠荳大,每煖水下二 十丸。張文仲備急方

湯火傷灼:苦參末,油調傅之。衛生寶鑑

赤白帶下:苦參二兩,牡蠣粉一兩五錢,為末,以雄豬 肚一個,水三盌,煮爛搗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溫 酒下。陸氏積德堂方

苦參部紀事

《史記太倉公傳》:「太倉公者,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醫 方術,為人治病,決死生,多驗。齊中大夫病齲齒,意灸 其左陽明脈,即為苦參湯,日漱三升,出入五六日,病 已。得之風,及臥開口,食而不嗽。」

《福州府志》:「高蓋山在雞籠山之東,徐水仙之女採苦 參服食於此,故名。」

苦芺部彙考

釋名

鉤。爾雅     《芺》。爾雅

《苦芺》。別錄    《苦板》。造化指南

苦藉。造化指南  地膽草。造化指南

苦芺圖

苦芺圖

《爾雅》

釋草

《鉤芺》。

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薊類也。一名鉤,一名芺。郭云:「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似薊,初生可食。」《說文》云:「味苦,江南食以下氣」是也。

芺薊,其實荂。音吁

芺與薊,莖頭皆有蓊臺,名「荂荂」,即其實也。鉤芺枹薊之類,其實名荂。郭云:「芺與薊莖頭皆有蓊臺,名荂荂」,即其實也。

《許慎說文》

芺味苦,江南食以下氣。

《本草綱目》

苦芺釋名

李時珍曰:凡物穉曰芺。此物嫩時可食,故以名之。

集解

陶弘景曰:「苦芺,處處有之,傖人取莖,生食之。」

韓保昇曰:「所在下濕地有之。莖圓無刺,可生噉。子若 貓、薊。五月五日采苗,暴乾。」

蘇恭曰:「今人以為漏蘆,非也。」

李時珍曰:《爾雅》鉤芺即此苦芺也。芺大如拇指,中空, 莖頭有薹似薊,初生可食。許慎《說文》言:「江南人食之 下氣。」今浙東人清明節采其嫩苗食之,云一年不生 瘡疥。亦搗汁和米為食,其色青,久留不敗。《造化指南》 云:「苦板大者名苦藉,葉如地黃,味苦,初生有白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