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4 (1700-1725).djvu/70

此页尚未校对

大戟圖

大戟圖

《爾雅》

釋草

蕎,《卭鉅》。

今藥草大戟也。《本草》云:蕎一名卭鉅,郭云「今藥草大戟也,《本草》云」者,案《本草》大戟,一名卭鉅,苗名澤漆。陶註云:今近道處處有,生時摘葉有白汁,故名澤漆也。

《本草綱目》

大戟釋名

李時珍曰: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今俚人呼為下 馬仙,言利人甚速也。郭璞注《爾雅》云:「蕎,卭鉅」,即大㦸 也。

集解

《別錄》曰:「大戟,生常山。十二月採根,陰乾。」

韓保昇曰:「苗似甘遂而高大,葉有白汁黃花。根似細 苦參,皮黃,肉黃白。五月采苗,二月、八月采根用。」 蘇頌曰:「近道多有之。春生紅芽漸長,叢高一尺以來, 葉似初生楊柳小團。三月、四月開黃紫花,團圓似杏 花。又似蕪荑,根似細苦參。秋冬采根,陰乾。淮甸出者, 莖圓,高三、四尺,葉黃,葉至心亦如百合苗。江南生者, 葉似芍藥。」

李時珍曰:「大戟生平澤甚多。直莖高二、三尺,中空,折 之有白漿,葉長狹如柳葉而不團,其稍葉密攢而上。 杭州紫大戟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方綿大戟色 白,其根皮柔韌如綿,甚峻利,能傷人。弱者服之,或至 吐血,不可不知。」

根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附生者,誤服令人洩氣不禁,即煎 薺苨湯解之。采得後,於槐砧上細剉,與海芋葉拌蒸, 從巳至申,去芋葉,曬乾用。」

李時珍曰:「凡采得,以漿水煮軟,去骨曬乾用。海芋葉 麻而有毒,恐不可用也。」

氣味

苦寒,有小毒。

《別錄》曰:「甘,大寒。」

甄權曰:「苦、辛,有大毒。」

張元素曰:「苦、甘、辛,陰中微陽,瀉肺,損真氣。」

李時珍曰:「得棗即不損脾。」

徐之才曰:「反甘草,用菖蒲解之。」

蘇恭曰:「畏菖蒲、蘆葦、鼠屎。」

《大明》曰:「赤小豆為之使,惡薯蕷。」

主治

《本經》曰:「蠱毒十二水,腹滿急痛,積聚中風,皮膚疼痛, 吐逆。」

《別錄》曰:「頸腋癰腫,頭痛發汗,利大小便。」

《大明》曰:「瀉毒藥,泄天行,黃病溫瘧,破癥結。」

甄權曰:「下惡血癖塊,腹內雷鳴,通月水,墮胎孕。」 《蘇頌》曰:「治癮𤺋風,及風毒腳腫,並煮水,日日熱淋取 愈。」

發明

成無己曰:「大戟、甘遂之苦以泄水者,腎所主也。」 王好古曰:「大戟與甘遂,同為泄水之藥,濕勝者,苦燥 除之也。」

李時珍曰:「痰涎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入於心 則迷竅而成癲癇,妄言妄見;入於肺則塞竅而成欬 唾稠粘,喘急背冷;入於肝則留伏蓄聚,而成脅痛乾 嘔,寒熱往來;入於經絡則麻痹疼痛;入於筋骨則頸 項、胸背、腰脅、手足牽引隱痛。陳無擇《三因方》並以控 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 也,得氣與火,則凝滯而為痰、為飲、為涎、為涕、為癖。大 戟能泄臟腑之水濕,甘遂能行經隧之水濕,白芥子 能散皮裏膜外之痰氣,唯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錢 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而復云痘瘡變黑歸腎 一證,用百祥膏下之以瀉腑,非瀉腎也,瀉其腑則臟 自不實。愚按百祥唯用大戟一味,大戟能行水,故曰: 「瀉其腑則臟自不實。腑者膀胱也。」竊謂百祥非獨瀉 腑,正實則瀉其子也,腎邪實而瀉其肝也。大戟味苦 濇,浸水色青綠,肝膽之藥也。故百祥膏又治嗽而吐 青綠水。夫青綠者,少陽風木之色也。仲景亦云:「心下 痞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者,十棗湯主之」,其中亦有 大戟。夫乾嘔脅痛,非肝膽之病乎?則《百祥》之瀉肝膽 也明矣。肝乃東方,宜瀉不宜補,況瀉青瀉黃,皆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