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5 (1700-1725).djvu/20

此页尚未校对

《爾雅》

釋草

《菋》。音味《荎》。音持《藸》。音除

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藥草也。一名菋,一名荎藸。郭云:「五味也。蔓生,子叢在莖頭。」按《本草》:「五味子一名會及,一名元及。」《唐本》註云:「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具也。其葉似杏而大,蔓生木上,子作房如落葵,大如蘡子。」

《羅願爾雅翼》

菋荎藸。郭氏以為五味,今五味子是也。皮肉甘酸,核 中辛苦,都有鹹味,味既具矣,故其字從味,且能養五 臟也。《典術》曰:「五味者,五行之精,仙人羨門子服之。」而 《本草》直云:味酸者,木以酸為主。又所出不同,亦各偏 勝。如出高麗者多肉而酸甘,出青冀者過酸,出建平 者味苦,不害其兼有五味也。其莖赤斑,花黃白,生青 熟紫,亦具有五色。《聖賢冢墓記》曰:「孔子墓上有五味 木。」

《本草綱目》

五味子釋名

蘇恭曰: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 味具也。《本經》但云味酸,當以木為五行之先也。

集解

《別錄》曰:「五味子,生齊山山谷及代郡。八月采實,陰乾。」 陶弘景曰:「今第一出高麗,多肉而酸甜。次出青州、冀 州,味過酸。其核並似豬腎。又有建平者,少肉、核,形不 相似,味苦亦良。此藥多膏潤,烈日暴之,乃可搗篩。」 蘇恭曰:「蔓生木上。其葉似杏而大,子作房,如落葵,大 如蘡子。出蒲州及藍田山中。今河中府歲貢之。」 韓保昇曰:「蔓生,莖赤色,花黃白,子生青熟紫,亦具五 色,味甘者佳。」

蘇頌曰:「今河東、陝西州郡尢多,杭越間亦有之。春初 生苗,引赤,蔓於高木。其長六、七尺,葉尖圓似杏葉。三、 四月開黃白花,類蓮花狀。七月成實,叢生莖端,如豌 豆許大,生青熟紅紫。入藥生曝不去子。」今有數種,大 抵相近。《雷斆》言:「小顆皮皺泡者有白撲鹽霜一重,其 味酸、鹹、苦、辛、甘皆全者,為真也。」

李時珍曰:「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 色黑。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乃良。亦可取根種之,當 年就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須以架引之。」

修治

《雷斆》曰:「凡用,以銅刀劈作兩片,用蜜浸蒸,從巳至申, 卻以漿浸一宿,焙乾用。」

李時珍曰:「入補藥熟用,入嗽藥生用。」

氣味

酸溫無毒。

王好古曰:「味酸、微苦、鹹。味厚氣輕,陰中微陽,手太陰 血分,足少陰氣分。」

李時珍曰:「酸鹹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 中宮,益脾胃。」

徐之才曰:「蓯蓉為之使。惡萎蕤,勝烏頭。」

主治

《本經》曰:「益氣,欬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 子精。」

《別錄》曰:「養五臟,除熱,生陰中肌。」

甄權曰:「治中下氣,止嘔逆,補虛勞,令人體悅澤。」 大明曰:「明目,暖水臟,壯筋骨,治風,消食,反胃,霍亂轉 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 酒毒。」

李杲曰:「生津止渴,治瀉痢,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 瞳子散大。」

王好古曰:「治喘嗽燥嗽,壯水鎮陽。」

發明

成無己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芍藥、五 味之酸,以收逆氣而安肺。」

李杲曰:「收肺氣,補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氣,肺寒氣 逆則宜此,與乾薑同治之。又五味子收肺氣,乃火熱 必用之藥,故治嗽以之為君。但有外邪者,不可驟用, 恐閉其邪氣,必先發散,而後用之乃良。有痰者,以半 夏為佐;喘者阿膠為佐,但分兩少不同耳。」

寇宗奭曰:「今華州以西至秦多產之。方紅熟時,彼人 采得,蒸爛研,濾汁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煉勻,待冷 收器中。肺虛寒人,作湯時時飲之,作果可以寄遠。《本 經》言其性溫,今食之多致虛熱,小兒益甚。」《藥性論》謂 「其除熱氣」,《日華子》謂其「暖水臟,除煩熱。」後學至此多 惑。今既用治肺虛寒,則更不取其除熱之說。

朱震亨曰:五味大能收肺氣,宜其有補腎之功。收肺 氣,非除熱乎?補腎非暖水臟乎?乃火熱嗽必用之藥。 寇氏所謂食之多致虛熱者,蓋收補之驟也,何惑之 有?又黃昏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五味 子倍子斂而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