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5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其細葉如髦,有細棘也。顛、天音相近也。按:《救荒本草》 云:「俗名萬歲藤,又名娑羅樹。」其性與治肺之功頗同 百部,故亦名百部也。蘠蘼乃營實苗,而《爾雅》指為門 冬,蓋古書錯簡也。

集解

《別錄》曰:「天門冬,生奉高山谷。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 根,暴乾。」

陶弘景曰:「奉高,泰山下縣名也。今處處有之,以高地 大根味甘者為好。」《桐君藥錄》云:「蔓生,葉有刺。五月花 白,十月實黑,根數十枚。」張華《博物志》云:「天門冬,莖間 有逆刺,若葉滑者,名絺體,一名顛棘挼。根入湯,可以 浣縑。素白如絨,紵類也。今越人名為浣草,勝於用灰, 此非門冬,乃相似爾。」按:此說與桐君之說相亂。今人 所采,皆是有刺者。本名「顛勒。」亦粗相似。用此浣衣則 淨,不復更有門冬。恐門冬自一種。或即是浣草耶。又 有百部根亦相類,但苗異耳。

蘇恭曰:「此有二種,一種苗有刺而濇,一種無刺而滑, 皆是門冬,俗云顛棘。」浣草者,形貌詺之,雖作數名,終 是一物。二根浣垢俱淨,門冬、浣草互名也。詺音命目之也 蘇頌曰:「處處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至丈餘。葉 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剌,亦有澀而無刺者。其 葉如絲杉而細散,皆名天門。冬夏生細白花,亦有黃 色及紫色者。秋結黑子,在其根枝傍。入。伏後無花,暗 結子。其根白或黃紫色,大如手指,圓實而長,二三寸 大者為勝。一科一二十枚同撮,頗與百部根相類。洛」 中出者,大葉粗榦,殊不相類。嶺南者無花,餘無他異。 掌禹錫曰:「《抱朴子》言:生高地,根短味甜、氣香者為上。 生水側下地,葉似細蘊而微黃,根長而味多苦,氣臭 者次之。若以服食,令人下氣,為益又遲也。入山便可 蒸煮,啖之斷穀。或為散,仍取汁作酒,服散尤佳。」 李時珍曰:「生苗時,亦可以沃地栽種,子亦」堪種,但晚 成耳。

根修治

陶弘景曰:「門冬,采得,蒸剝去皮食之,甚甘美,止饑。雖 暴乾,猶脂潤難搗,必須暴於日中,或火烘之。今人呼 苗為棘刺,煮作飲,宜人,而終非真棘刺也。」

蘇頌曰:「二、三、七、八月采根,蒸剝去皮,四破去心,暴乾 用。」

《雷斆》曰:「采得去皮、心,用柳木甑及柳木柴蒸一伏時, 灑酒令遍,更添火蒸作小架,去地二尺,攤於上,暴乾 用。」

氣味

苦平無毒。

《別錄》曰:「甘,大寒。」

王好古曰:「氣寒,味微苦而辛,氣薄味厚,陽中之陰,入 手太陰、足少陰經氣分之藥。」

徐之才曰:「垣衣、地黃、貝母為之使,畏曾青。」

楊損之曰:「服天門冬,禁食鯉魚。誤食中毒者,浮萍汁 解之。搗汁制雄黃、硇砂。」

主治

《本經》曰:「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 輕身益氣,延年不饑。」

《別錄》曰:「保定肺氣,去寒熱,養肌膚,利小便,冷而能補。 甄權曰:『肺氣欬逆,喘息促急,肺萎生癰,吐膿除熱,通 腎氣,止消渴,去熱中風,治濕疥。宜久服煮食之,令人 肌體滑澤白淨,除身上一切惡氣不潔之疾』。」

大明曰:「鎮心,潤五臟,補五勞七傷,吐血,治嗽,消痰,去 風熱煩悶。」

王好古曰:「主心病,嗌乾心痛,渴而欲飲,痿蹶嗜臥,足 下熱而痛。」

李時珍曰:「潤燥滋陰,清金降火。」

孫思邈曰:「陽事不起,宜常服之。」

發明

甄權曰:「天門冬,冷而能補。人患五虛而熱者,宜加用 之。和地黃為使,服之耐老,頭不白。」

寇宗奭曰:「治肺熱之功為多。其味苦,專泄而不專收 寒,多人禁服之。」

張元素曰:「苦以泄滯血,甘以助元氣,及治血妄行,此 天門冬之功也。保定肺氣,治血熱侵肺,上氣喘促,宜 加人參、黃芪為主,用之神效。」 陳嘉謨曰:「天、麥門冬並入手太陰,驅煩解渴,止欬消 痰。而麥門冬兼行手少陰,清心降火,使肺不犯邪,故 止欬立效。天門冬復足少陰,滋腎助元,全其母氣,故 清痰殊功。蓋腎主津液」,燥則凝而為痰。得潤劑則化。 所謂治痰之本也。

王好古曰:「手太陰、足少陰經,營衛枯涸,宜以濕劑潤 之。天門冬、人參、五味、枸杞子,同為生脈之劑,此上焦 獨取寸口之意。」

趙繼宗曰:「五藥雖為生脈之劑,然生地黃、貝母為天 門冬之使,地黃、車前為麥門冬之使,茯苓為人參之 使,若有君無使,是獨行無功也。故張三丰與胡濙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