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5 (1700-1725).djvu/76

此页尚未校对

李時珍曰:「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 痛。解熱毒氣。」

發明

李時珍曰:「海金沙,小腸、膀胱血分藥也。熱在二經血 分者宜之。」

附方

熱淋急痛:海金沙草陰乾為末,煎生甘草湯調服二 錢,此陳《總領方》也。一加滑石。夷堅志

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一兩,臘南茶半兩,搗碎, 每服三錢,生薑、甘草煎湯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圖經本草 膏淋如油。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稍二錢半。為末。 每服二錢。麥門冬煎湯服。日二次。仁存方

血淋痛澀,但利水道,則清濁自分。海金沙末,新汲水 或砂糖水服一錢。普濟方

脾濕腫滿,腹脹如鼓,喘不得臥,海金沙散:用海金沙 三錢、白朮四兩、甘草半兩、黑牽牛頭末一兩半,為末。 每服一錢,煎倒流水調下,得利為妙。東垣蘭室祕藏 痘瘡變黑歸腎,用竹園荽草煎酒,傅其身上,痘即發 起。直指方

縮砂蔤部彙考

釋名

縮砂蔤。開寶

縮砂蔤圖

縮砂蔤圖

《本草綱目》

縮砂蔤釋名

李時珍曰:名義未詳。藕下白蒻名蔤,取其密藏之意。 此物實在根下,仁藏殼內,亦或此意與?

集解

李珣曰:「縮砂蔤,生西海及西戎,波斯諸國多從安東 道來。」

《馬志》曰:「生南地。苗似廉薑,子形如白豆蔻。其皮緊厚 而皺,黃赤色。八月采之。」

《蘇頌》曰:「今惟嶺南山澤間有之。苗莖似高良薑,高三、 四尺。葉長八、九寸,闊半寸已來。三月、四月開花在根 下,五、六月成實,五、七十枚作一穗,狀似益智而圓,皮 緊厚而皺,有粟紋,外有細刺,黃赤色。皮間細子一團, 八隔,可四十餘粒,如大黍米,外微黑色,內白而香,似 白豆蔻仁。」七月、八月采之,辛香可調食味及蜜煎糖 纏用。

仁氣味

辛溫濇無毒。

甄權曰:「辛苦。」

陳藏器曰:「酸。」

《李珣》曰:「辛、鹹,平。得訶子、豆蔻、白蕪荑、鱉甲良。」

王好古曰:「辛,溫,陽也,浮也。入手足太陰、陽明、太陽、足 少陰七經得白檀香、豆蔻為使。入肺,得人參、益智為 使。入脾,得黃蘗、茯苓為使。入腎,得赤、白石脂為使。入 大小腸也。」

仁主治

《開寶》曰:「虛勞冷瀉,宿食不消,赤白洩痢,腹中虛痛,下 氣。」

甄權曰:「主冷氣痛,止休息,氣痢勞損,消化水穀,溫暖 肝腎。」

陳藏器曰:「上氣欬嗽,奔豚鬼疰,驚癇邪氣。」

《大明》曰:「一切氣,霍亂轉筋,能起酒香味。」

楊士瀛曰:「和中行氣。止痛安胎。」

張元素曰:「治脾胃氣結滯不散。」

李時珍曰:「補肺醒脾,養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散寒 飲脹痞、噎膈嘔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齒浮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