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7 (1700-1725).djvu/88

此页尚未校对

《安邑縣志》:「柏王山,縣東北六十里,山多古柏,幽雅可 人。」

《夏縣志》:「建山在縣西北七十里石建里,即稷王山之 枝山也。巖崖間老柏蒼翠,古剎幽雅。」

柏塔山在縣南二十里。古柏千株,上聳無枝,狀似虺 蛇。中有一柏,瑰琦磊落,獨大於眾,稱曰「柏母」,亦一奇 觀。

《聞喜縣志》本邑學宮。自前代相傳為商桐宮地,未有 確據。然其古柏十數株,其大連抱,其枝扶疏多癭,其 葉細而稠,大異凡柏。殷人重柏,此地即非桐宮,乃柏 必三代以上物也。

《垣曲縣志》:「舜井治北四十里,即舜浚井時匿空出處, 舊跡尚存。井東北里許,路傍古柏榦大十圍,蔭覆畝 餘。世傳舜乘涼樹下,用手抱轉,掩避日色,至今橫亙 數十步,其枝交加,如龍蟠鳳舞,蒼翠可挹,行人多憩 息於此。」

《鄉寧縣志》:「柏山在邑東十五里,孤峰聳秀,蒼柏堆翠, 望之若虯龍。」

《永和縣志》:「烏龍山,縣西南四十五里,高五里,盤踞七 里,巨柏參天,不可數計。」

《平順縣志》:「青羊山,俗傳上植柏數千株,山形似羊,柏 色青翠,故名。」

《孝義縣志》:「柏山縣西五十里,對九峪之東,柏木滿山。」 《平遙縣志》:「胡村古柏,方圍二丈五尺,一株西向如老 龍,以石柱擎之。一柱泰和七年,一柱嘉靖三十年,一 磨滅,不可認識。邑令蘭州王綬訪而奇之,時與客坐 臥,暢飲其下,賦《古柏歌》,畫圖刻石以表之,又砌為臺 以護持焉,石立其上。」

太平興國觀,古柏,共十六株,殿前十,閣下三,閣後三, 皆雄古蒼秀,不可方物。而閣下三株尤奇絕,唐時物 也。

《沁州志》:「捨身崖在靈空山十八盤之南,岩有蒼松翠 柏,盤結下垂,一邑最奇處也。」

《臨潁縣志》:「洪山祠在城北十五里,廟前有古柏數株, 蒼翠可翫。」

《禹州志》:「柏嘴山,郡西北十六里,古多柏。」

柏山在麥秀里。古多柏。

《密縣志》:「柏崖山,縣南二十里,古柏成林。」

《汜水縣志》:「太和山在邑北,上有翠柏一株,枝榦凌霄。」 《印山志》:「邑之西南百有四十步,東嶽神祠前有古柏 一株,圍丈餘,人傳張翼德曾繫馬其上。」

孤柏嘴在廣武山上,距城十里。一阜北出砥柱河流。 唐初,其上有古柏一株,盤曲數畝,秦王避雨其下。 林《縣志》:「柏梯在炭場上,有柏成林。樵獵者攀援柏枝 上下,故曰柏梯。」

柏山,在縣西北四十里。耆老云:「其山產柏茂盛」,故以 名山。

《河南府志》:「登封縣柏廈巖,在少室東,巖勢削直,其高 無際,半壁見一洞門,上有古柏覆之,如廣廈。」

柏谷,在少室西北,去少林寺五十里。《西征記》曰:「谷中 無回車地,柏林蔭靄,窮日幽暗,殆弗睹陽景。」

《偃師縣志》:「柏坡即緱山之麓,有古柏滿坡,故名。 柏谷塢上有古柏,俗名柏圪。」

《孟津縣志》「柏廟山在縣西六十里兔浴溝南,廟祀山 神,猶存古柏。」

《陝州志》:「古柏在州學東,相傳為三皇廟中物。頂勢盤 折,枝榦縈鬱,宛如虯龍狀。」

《泌陽縣志》「泉水廟:邑東十二里,內有古柏一樹,靈雀 花一株,纏於柏上,夏月開花,景甚可觀。」

《桐柏縣志》:「漢柏六株,在淮瀆廟。」

《鄧州志》:「光武臺,州治西鄰,世傳光武寓跡於此,臺右 多柏,因名漢柏。」

《陝西通志》:「古浪所柏林山,在所南七十里,其上多柏 樹,故名。」

《臨潼縣志》:「獨柏在露臺祠東北。」

《盩厔縣志》:「再生柏二,一曰針,一曰灸,俱在說經臺老 子廟前。世傳老子駐車說經於此,見二柏枯而針灸 之復生,人以為靈異。」

《澄城縣志》:「柏谷在縣北七十里,舊多柏。」

《蒲城縣志》:「蒲地宜柏,而堯山柏異他植,以其根盤巖 石,堅老特奇,即其時遠而摧,幾不如古,猶幸有一榦 參天,足備棟梁。其萌芽觸石出者,疏葉嫩枝,培養護 持,俟之今日矣,猶古柏也。」

《耀州志》:「五臺山,五山對峙,頂平如臺,山盡柏,數十里 即望見焉。」

《三水縣志》:「玉泉觀在玉泉之右,故名。內有古柏數株, 溜雨參天,森然如虯龍之蜿蜿。」

《隴州志》:「丹陽洞,州北一里許,傳為馬丹陽成仙處,中 建三清殿,丹墀下有柏,分十股,根枝長茂,柏中有一 清泉,四時不涸。」

《秦安縣志》:「隴西地雖多木,然少柏。弘治戊午,有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