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49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集解

《別錄》曰:「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山谷,十月采。」

蘇恭曰:「柚之皮厚味甘,不似橘皮,味辛苦,其肉亦如 橘,有甘有酸,酸者名胡柑。」今俗謂橙為柚,非矣。案:郭 璞云:「柚似橙而實酢,大於橘。」孔安國云:「小曰橘,大曰 柚,皆為柑也。」

蘇頌曰:「橘、柚,今江浙、荊襄、湖嶺皆有之。木高一、二丈, 與枳無辨,刺出莖間。夏初生白花,六、七月成實,至冬 黃熟。舊說小為橘,大為柚,今醫家乃用黃橘、青橘,不 言柚,豈青橘是柚之類乎?」

寇宗奭曰:橘、柚自是兩種。《本草》云:「一名橘皮。」後人誤 加柚字,妄生分別。且青橘、黃橘,治療尚殊,況柚為別 種乎?惟郭璞所言,乃真識橘、柚者,若不如此分別,誤 以柚皮為橘皮,是貽無窮之患矣。

李時珍曰:橘、柚,蘇恭所說甚是。蘇頌不知青橘即橘 之未黃者,乃以為柑,誤矣。夫橘、柚、柑三者相類而不 相同。「橘實小,其瓣味微酸,其皮薄而紅,味辛而苦。柑 大於橘,其瓣味甘,其皮稍厚而黃,味辛而甘。柚大小 皆如橙,其瓣味酢,其皮最厚而黃,味甘而不甚辛。」如 此分之,即不誤矣。按:《事類合璧》云:「橘樹高丈許,枝多」 生刺,其葉兩頭尖,綠色光面,大寸餘,長二寸許。四月 著小白花,甚香,結實至冬黃熟。大者如杯包,中有瓣, 瓣中有核也。宋韓彥直著《橘譜》三卷,甚詳,其略云:「橘 東出蘇州、台州,西出荊州,南出閩、黃、撫州,皆不如溫 州者為上也。」柑品有八,橘品十有四,多是接成,惟種 成者氣味尤勝。黃橘扁小而多香霧,乃橘之上品也。 朱橘,小而色赤,如火綠色,紺碧可愛,不待霜後,色味 已佳,隆冬采之,生意如新。乳橘,狀似乳柑,皮堅穰多, 味絕酸。芳塌橘,狀大而扁,外綠心紅,瓣巨多液,經春 乃甘美。包橘,外薄內盈,其脈瓣隔皮可數。綿橘,微小 極軟美可愛而不多結。沙橘,細小甘美。油橘,皮似油 飾,中堅外黑,乃橘之下品也。早黃橘,秋半已丹。凍橘, 八月開花,冬結春采。穿心橘,實大皮光而心虛,可穿。 荔枝橘,出橫陽,膚理皺密如荔子也。俗傳橘下埋鼠, 則結實加倍。故《物類相感志》云:「橘見尸而實繁。」《涅盤 經》云:「如橘見鼠,其果實多。」《周禮》言:「橘踰淮而北變為 枳」,地氣然也。餘見柑下。

橘實氣味

甘酸溫無毒。

陶弘景曰:「食之多痰,恐非益也。」

《甯原》曰:「多食戀隔,生痰,滯肺氣。」

《吳瑞》曰:「同螃蟹食,令人患軟癱。」

橘實主治

陳藏器曰:「甘者潤肺,酸者聚痰。」

《大明》曰:「止消渴,開胃,除胸中隔氣。」

橘實發明

李時珍曰:「橘皮下氣消痰,其肉生痰聚飲,表裡之異 如此,凡物皆然。今人以蜜煎橘充果食,甚佳,亦可醬 葅也。」

黃橘皮釋名

陶弘景曰:「橘皮,療氣大勝,以東橘為好,西江者不如, 須陳久者為良。」

王好古曰:「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故曰紅皮。陳皮 去白者,曰橘紅也。」

黃橘皮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柚皮、皺子皮二件用不得。凡修事, 須去白膜一重,剉細,以鯉魚皮裹一宿,至明取用。」 寇宗奭曰:「《本草》橘柚作一條,蓋傳誤也。後世不知,以 柚皮為橘皮,是貽無窮之患矣。」此乃六陳之一,天下 日用所須,今人又多以乳柑皮亂之,不可不擇也。柑 皮不甚苦,橘皮極苦,至熟亦苦。或以皮之緊慢分別, 又因方土不同。亦互有緊慢也。

李時珍曰:「橘皮紋細,色紅而薄,內多筋脈,其味苦辛。 柑皮紋粗,色黃而厚,內多白膜,其味辛甘。柚皮最厚 而虛,紋更粗,色黃,內多膜無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 此別之,即不差矣。橘皮性溫,柑柚皮性冷,不可用。」今 天下多以廣中來者為勝,江西者次之,然亦多以柑 皮雜之。柑皮猶可用,柚皮則懸絕矣。凡橘皮入和中 理胃藥,則留白,入下氣消痰藥,則去白,其說出於《聖 濟經》。去白者,以白湯入鹽洗潤透,刮去筋膜,曬乾用。 亦有煮焙者,各隨本方。

黃橘皮氣味

苦辛溫無毒。

黃橘皮主治

《本經》曰:「胸中瘕熱逆氣,利水穀。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別錄》」曰:「下氣,止嘔欬。治氣衝胸中,吐逆霍亂。療脾不 能消糓,止洩,除膀胱留熱停水,起五淋,利小便,去寸 白蟲。」

甄權曰:「清痰涎,治上氣欬嗽,開胃,主氣痢,破癥瘕痃 癖。」

李時珍曰:「療嘔噦,反胃嘈雜,時吐清水,痰痞痎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