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1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兆示諸人也。究槐之生,逮今將三十年,而始克有合。

如識者之言,則所謂「德善之報」,又豈終於稀闊疏遠, 落落難信乎?然則世之為善者可以無息矣。子儀年 力方富,而尤篤於進修,積德行義,方自此始。吾意其 先世為善之報,尚未已也。

《槐軒銘》并序
李東陽

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四明屠公於堂之南軒新闢北 戶,戶外抵堂,堂之隙僅足容武。有一槐適生其閒,緣 戶而起,其高出屋上可二三丈,則布為繁柯,覆為重 陰。方暑盛時,南枝透徹,清入几格,不知赤日之當午 也。公顧而樂之,若恨相見之晚者,乃名其軒曰《槐軒 賦》以著志。侍郎鄆城佀公、姑蘇吳公皆和之,出以示 諸卿大夫,和者因益眾。屠公則以銘屬予。予昔奉使 南都,禮部尚書金谿徐公時以學士掌翰林院事,指 所植三槐謂予曰:「此樹既枯而復茂。」意院中有當大 用,如宋王晉公所徵者,屬予隸「晉軒」二大字扁於楣 際。故公是時屬予,而屠公見屬者,亦以此也。惟王氏 以忠信仁厚饗功名富貴之盛,其祥「在物」,蓋一家之 兆也,然猶足以被文字,傳久遠。今茲槐所托顯於官 署,天下人材所萃集之地,其於氣運,殆將有徵焉。以 此例彼,宜亦有不得不傳者也。且一物之微,而顯晦 出處繫於時者如此。屠公感物用世,觸類而取之,則 凡魁梧博大之材,樸茂敦實之器,固將掄簡甄拔,以 為國家天下用。彼山「林草澤,抱德而隱處者,亦豈肯 遺遠棄置,使之有不遇之歎哉!」由是觀之,則公之名 望勳業,當不為一家兆也。從而為之銘。銘曰:

昔聞其三,今見其一。彼槐何知,倏異今昔。昔在相門, 今在公署。彼槐何心?實同出處。唯天生材,氣運使然。 家運以百,國運則千。惟曹有銓,若藪若淵。彼材攸居, 視厥陶甄。材具小大,槐其大者。若作棟梁,此物誰舍? 或蔽若捐,或顯若庸。時哉時哉,實惟其逢。公軒則嘉, 我銘弗工。公名之傳,與軒無窮。

《王氏大槐記》
朱之蕃

「物有記人以徵祥,人亦稽物以論世。」此其事若出於 偶然,而積久乃彰,匪特可驗天道,殆足明人事云。嘉、 隆迄今,以德器功名稱右於海內者,必首新城王氏。 乃其肇居新城,自處士貴始,一傳為隱君伍。隱君力 田陰行善,家稍就饒裕,不為兒孫計。居積度其食,指 所贏囷置他所,作饘粥以飼饑而就食者。易木石以 修葺祠宇,道路之圮壞者,歲以為常。老而彌篤,未始 謂假此可取償於造化也。閒常手植槐於桓臺之南, 以田廬長物蓄之,遂合抱參天,蔽車蔭畝。隱君孫曾 隨聯鑣接武,為世碩輔名卿。凡居新城,與行出新城 道中者,喬木在望,即知為王氏大槐。見達官高士,省 騶駕羸,緩帶短步,循循雍雍,於里中即知為「大槐王 氏之子孫也。」夫此槐萌糵拱把,及今之以喬木著稱。 自翁積功累行,以至孫、曾之鳴鐘食鼎,皆托始于微, 垂休于久,謂非天意所默,相陰培之固不可。借使為 隱君者不知樹德,而惟計種木樹人,僅僅為兒孫營 產授經,冀富厚,僥青紫,其奚以格天而永昌厥世?譬 之植木,不舒鬱茂碩大,胡可得哉?王氏族大而槐與 俱大,皆由隱君修潛德,盡人事,以訓其家,所從來矣。 隱君曾元同蕃舉乙未者三人,京師從遊,每稱述祖 德,因出所繪《大槐圖》冊,屬蕃記之。蕃竊謂甘棠思召, 古柏懷葛,枯樹從庾三槐,符晉國,而藉蘇銘以傳召、 葛。不知有棠柏,而思德者不能忘庾,徒謂人之何堪, 而不「圖德之可以長世。」晉國子孫三公食文武忠孝 之報,眉山羨其責報於天,言若左券而不察。無意修 德者,其德乃真;蕃不文,無能為王氏續蘇銘而獨重 王氏自隱君以來,世修其德,不謂天道與善而責其 報,然天竟未嘗靳報於王氏也,是可以淑後昆、風百 世矣。遂因記而次論之,以志景慕之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