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1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宋史五行志》:政和三年七月,玉華殿萬年枝木連理, 南雄州楓木連理。

《異林》:「弘治乙卯,長沙大旱,楓樹生李實。」

《華容縣志》:「正德元年,十三都民李子中宅畔楓樹開 花如蓮。」

《富川縣志》:「正德十五年冬,楓樹結梨。」

《桐城縣志》:「嘉靖三十年庚戌春三月,白沙嶺楓杞連 理。」

《廣德州志》:「明成化間,縣南四十里居民王氏莊前有 楓樹初生二尺許,即岐而為兩榦,又二尺許,復合而 為一,因名其地曰『鴛鴦楓。至嘉靖末,其家伐而為薪, 根抽一糵,其分合復如前云』。」 《南陵縣志》:「楓樹在縣西南十五里,上有楓一株,樹葉 先茁,何向,以卜年豐。」

《銅陵縣志》:「楓林山在縣北十里許,以山多楓,故名。」 《無錫縣志》:「雪浪菴在橫山之嶺,結廬洞穴之中,傍有 石池,不竭。其麓宋時大楓樹二,蔭十餘畝,枝生芸香, 今樹合為一。」

《新城縣志》:「宋監登聞鼓院在豐山,有楓木皆百尺合 抱。」

《天台縣志》:「楓樹井上有楓木,高二十餘丈,大可數十 圍,其中空虛已久,坐可容數人。井水味鹹,相傳通海, 井邊有陂陀小嶺,謂之楓樹嶺。」

《樂清縣志》:「梅花洞岩縫中有樟、楓二木,下則異根,上 則連理。」

《安福縣志》「神楓在縣西一百里。其楓歲旱,以泥封之 則雨,人以為神云。」

《從化縣志》:「秋楓山在縣南六十里,其上多秋楓樹。」

楓部雜錄

《化書》「老楓化為羽人,朽麥化為蝴蝶」,自無情而之有 情也。

《說文解字》:「楓,木厚葉弱枝,善搖。漢宮殿中多植之。至 霜後,葉丹可愛,故稱楓宸。」

《物類相感志》:「楓木無風自動,天雨則止。」

《丹鉛總錄》:張文成《太卜判》有「楓天棗地」之語。《唐六典 三式》云:「六壬卦局以楓木為天,棗心為地。」

楓部外編

《異苑》:「會稽石亭埭有大楓樹,其中朽空,每雨水輒滿。 有估客㩦生䱉至此,輒放一頭於朽樹中。村民見之, 以魚䱉非樹中之物,咸神之,乃依樹起室,宰牲祭祀, 未嘗虛日,目為䱉父廟。有禱請及穢慢,則禍福立至。 後估客復至,大笑,乃求䱉臛食之,其神遂絕。 烏傷程氏有女未醮,著屐遙上大楓樹顛,了無危閡, 顧曰:『我應為神,今便長去,唯左蒼右黃暫歸耳』。」家人 悉出見之,舉手辭訣,於是飄聳輕越,極睇乃沒。既不 了蒼黃之意,每春輒以蒼狗,秋以黃犬,設祀於樹下。 《一統志》:黃梅縣西東禪寺有老楓數株,傳是六祖大 鑒禪師插爨杖所生,今止存其一。

《公安縣志》:「刻木觀,相傳其地有古楓樹,一道人遠來, 每夕徘徊其下,呼其母,樹遂應聲。遂伐木刻像肖之, 機關若生,至今存焉。」

《善化縣志》:彭祖師不知何許人,元時至長樂鄉天臺 山居,居民日供飲食,隨以雙著插地,自誓云:「我成圓 正宗師,此著復生。」後果發生楓樹二株,下分上合,乃 於此樹下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