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52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疝氣㿗腫:孫氏用荔枝核炒黑色,大茴香炒等分為 末,每服二錢,溫酒下, 皆效《方玉環》來笑丹:用荔枝 核四十九箇,陳皮連白九錢,硫黃四錢,為末,鹽水打 麪糊丸綠豆大。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不 過三服,甚效如神。亦治諸氣痛。

陰腎腫痛:「荔枝核燒研,酒服二錢。」

腎腫如斗:荔枝核、青橘皮、茴香等分,各炒研,酒服二 錢,日三。

赤白痢:荔枝殼、橡斗殼炒、石榴皮炒、甘草炙各等分, 每以半兩,水一盞半,煎七分,溫服,日二服。普濟方

龍荔集解

李時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云:「龍荔出嶺南。狀如小 荔枝,而肉味如龍眼。其木之身、葉亦似二果,故名曰 龍荔。三月開小白花,與荔枝同時熟。不可生噉,但可 蒸食。」

實氣味

甘熱,有小毒。

實主治

李時珍曰:「生食令人發癇,或見鬼物。」

《閩書》

荔枝

《本草圖經》曰:荔枝子,生嶺南及巴中,今泉、福、漳、嘉、蜀、 渝、涪州、興化軍及二廣州郡皆有之。其品閩中第一, 蜀川次之,嶺南為下。《扶南記》:荔枝始傳於漢世,初惟 出嶺南,後出蜀中。《蜀都賦》所云「旁挺龍目,側生荔枝」 是也。蜀中之品,在唐為盛,白居易《圖序》論之詳矣。今 閩中四郡所出特奇,而種類僅至三十餘品,肌肉甚 厚,甘香瑩白,非廣蜀比也。宋蔡襄著《荔枝譜》七篇,雖 於今不備,蔡公,閩人,大約皆閩產矣。

《福州志》:荔枝性畏高寒,郡西北境皆不可種。連江之 南雖有植者,其熟差晚,過北嶺始大盛。有一品紅荔 中極品,有狀元紅,顆極大,味清甘,亦荔中第一。有桂 枝,皮粗厚,大如雞子,味甘有中冠,體圓核小,皮光而 薄,味清而甘,視桂林差小,成熟時香聞數里,鳳岡所 產為最。有金鍾,形如鍾,皮略粗厚,色如硃砂,味甘大, 亦類桂林,俱以六月熟。有勝畫,皮厚刺尖,味甘肉豐, 大如桂林,七月熟。出長樂縣,六都者為最。有雞母引 子,朵數十枚,大小錯出,其大者核小,小者無核,七月 熟。樹在城門山,宋侍郎鄭公湜墓前,有鳳池超,實圓 味甘,出尚幹鄉故御史林公鉞家。其次佳者曰駝蹄, 長大而甘,有金棕,上銳下方,色深黃,栗玉似金棕而 圓,刺尖,有金線界其中。有礦玉,皮粗厚,味甘濃。有紅 繡鞋,實小而尖,形如角黍,核如丁香,味極甘美。有龍 牙,色紅,長二寸許,上下俱方。有天柱,以樹極高大名。 有滿林香,皮微黃,味甘香,倍於眾品。有鵝卵,皮光無 刺,色紅。有蜜丸,味甘肉厚,俗呼「肉丸。」有白蜜,皮粉紅, 甘如蜜。有雞肝,實扁,味甘,色紅無核。已上俱以六月 熟品之最佳者。其中品曰「饅頭」,皮粗厚,味甘,大如饅 頭。曰「磨盤」,大如雞子,近蔕處甚平,曰「馬先白」,其熟最 早,味不甚甘。曰「松柏蕾」,皮厚而粗,味澀,大如松子。曰 「將軍帽」,實如松蕾,皮厚肉澀,曰「醋甕」,色微黃,味酸。更 有異品曰「綠珠」,或名「結綠」,俗呼為「綠荔枝」,實如山榛, 無核,味最清。至熟時,實與葉無辨,惟鳳岡有之,曰星 毬紅。枝條生葉,葉比他種差厚,色紅而不絳。蔕根於 臍,銳者如瓜,扁者如橘,圓者如雞子,頎者如皁莢,殊 形詭狀,核皆如丁香。亦有無核者,食之甘脆有韻,奪 其枝,而植者竟莫能逮焉。出靈岫里,今永慶里亦有 之。又有山荔枝數種,曰勝江萍,皮光味甘,或呼為「勝 江。」陳淨、江瓶俱此種。曰鵲卵,皮薄實圓,斑如鵲卵,味 微酸,七月熟,此山支中之佳品也。曰牛膽,顆極大,一 握僅三四枚,出水西銅坑,此山支中之異品也。曰山 中冠,實大而圓,荔將盡始熟,味微酸澀。曰山金鍾,實 大微長。曰中秋,綠,色綠,味微酸,熟最後,此山支之中 品也。

《泉州志》:晉江多荔支。五月熟者為火山,肉薄味酸,不 佳。六月熟者有早紅、有桂林、有金鍾、有白蜜、有狀元 紅之類,俱佳品也。七月熟者,俱山荔支,品類數十,殼 多粗厚,佳者良有風韻。王十朋為泉守,有荔支詩八 章:一曰「陳紫」、一曰「江綠」、一曰皺玉、一曰大將軍、一曰 玉堂紅、一曰奪先紅、一曰七夕紅、一曰「白蜜。」

《興化志》:蔡君謨《荔譜》謂「名家不過十有二品。」《前志》謂 譜中所論已不復有,今惟有玉堂紅出於蔡宅,狀元 紅出於楓亭者,特珍。按狀元紅舊名延壽紅,宋元豐 間狀元徐鐸公所植也。公與楓亭薛奕以文武雙魁, 遂結婚媾,故授其種於薛,而楓亭之地宜荔,因擅其 名。玉堂紅在南廂下林,宋陳太卞手植居第之果也, 非出蔡宅。莆田荔支名品,皆出天成,雖以其核種之, 終與其本不相類。宋香之後無宋香,所存者孫枝爾。 陳紫之後無陳紫,過牆則為小陳紫矣。《筆談》謂「焦核 荔子,土人能為之,取本木去其大根,火燔令焦,復植 於土,以石壓之,令勿生旁枝,其核自小。」里人謂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