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0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十卷目錄

 經籍總部紀事二

經籍典第四十卷

經籍總部紀事二

《後漢書循吏傳》:「王景字仲通,少學《易》,遂廣闚眾書,又 好天文術數之事,沈深多伎藝。辟司空伏恭府。時有 薦景能理水者,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 以理水形便。景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又以嘗 修浚儀,功業有成,乃賜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景 以為《六經》所載,皆有卜筮,作事舉止,質於蓍龜,而眾」 書錯糅,吉凶相反。乃參紀眾家數術、文書、冢宅、禁忌、 堪輿、日相之屬適於事用者,集於《大衍》。元基云。 《宦者傳》:「蔡倫字敬仲,始給事宮掖。元初四年,帝以經 傳之文多不正定,乃選通儒謁者劉珍及博士良史 詣東觀,各讎校漢家法令,倫監典其事。」

曹騰字季興沛國譙人也。安帝時除黃門從官順帝 在東宮鄧太后以騰年少謹厚使侍太子書。

呂強字漢盛,為人清忠奉公。時宦者濟陰丁肅、下邳 徐衍、南陽郭耽、汝陽李巡、北海趙祐等五人稱為清 忠,皆在里巷,不爭威權。巡以為諸博士試甲乙科,爭 第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臺,漆書經字,以合 其私文者。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文於石。於是詔 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後《五經》一定,爭者用息。趙祐博 學多覽,著作校書,諸儒稱之。

《儒林傳序》:「昔王莽更始之際,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 文殘落。及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 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先是,四方學士多懷挾圖書, 遁逃林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策,雲會京師。范升、陳元、 鄭興、杜林、衛宏、劉昆、桓榮之徒,繼踵而集。於是立《五 經》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書》歐」 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毛,《禮》大小戴,《春秋》嚴、顏,凡十 四博士,太常差次總領焉。建武五年,迺修起太學,稽 式古典,籩豆干戚之容,備之於列;服方領、習矩步者, 委它乎其中。

初,光武遷還洛陽,其經牒祕書,載之二千餘兩。自此 以後,參倍於前。及董卓移都之際,吏民擾亂,自「辟雍、 東觀、蘭臺、石室、宣明、鴻都諸藏,典策文章,競共割散。 其縑帛圖書,大則連為帷蓋,小迺制為縢囊。」及王允 所收而西者,裁七十餘乘,道路艱遠,復棄其半矣。後 長安之亂,一時焚蕩,莫不泯盡焉。

《文苑傳》:「傅毅字式仲,少博學。建初中為蘭臺令史,拜 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

黃香,字文彊,江夏安陸人也。年九歲失母,思慕憔悴, 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劉護聞而召 之,署門下孝子,甚見愛敬。香家貧,內無僕妾,躬執苦 勤,盡心奉養,遂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師號 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肅宗詔 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所著賦、牋、奏、書、令凡五篇。 劉珍字秋孫,一名寶,南陽蔡陽人也。少好學,永初中, 為謁者僕射。鄧太后詔使與校書劉騊駼馬融及五 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藝術,整齊脫 誤,是正文字。永寧元年,太后又詔珍與騊駼作《建武 已來名臣傳》,遷侍中,越騎校尉。延光四年,拜宗正。明 年,轉衛尉,卒官。著《誄》《頌》《連珠》凡七篇,又撰《釋名》三十 篇,以辨萬物之稱號云。

崔琦字子瑋,濟北相瑗之宗也。少游京師,以文章博 通稱。所著賦、頌、銘、箴、弔、論、九咨、七言凡十五篇。 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也。以文學知名,教授數百 人。韶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 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孝為 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 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者大慚。著詩、頌、 碑、銘、書、策凡五十篇。

劉梁字曼山梁宗室子孫而少孤貧賣書於市以自 資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黨迺著破群論時之覽 者以為「仲尼作《春秋》亂臣知懼今此論之作俗士豈 不愧心其文不存。」又著辯和同之論迺更大作講舍 延聚生徒數百人朝夕自往勸誡身執經卷試策殿 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後猶稱其教焉。

侯瑾,字子瑜,敦煌人也。少孤貧,依宗人居。性篤學,恆 傭作為資,暮還輒㸐柴以讀書。常以禮自牧,獨處一 房,如對嚴賓焉。州郡屢召,公車在道徵,並稱疾不到。 作《矯世論》以譏切當時,而徙入山中,覃思著述,以莫 知於世,故作《應賓難》以自寄。又按《漢記》,撰中興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