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喪服集記》,逡之難儉十一條,更撰《世行》五卷。國學
久廢,建元二年,逡之先上表立學,轉國子博士,又兼 著作,撰《永明起居注》。逡之率素衣裘不澣,几案塵黑, 年老手不釋卷。
祖沖之字文遠少稽古有機思著易老莊義釋論語 孝經注九章造掇述數十篇。
《良政傳》:「虞愿字士恭,明帝以愿儒史學涉,兼蕃國舊 恩,意遇甚厚。褚淵常詣愿,愿不在,見其眠床上積塵 埃,有書數袠。淵歎曰:『虞愿之清,一至於此』!令人掃地 拂床而去。愿著《五經論問》,撰《會稽記》,文翰數十篇。 裴昭明,河東聞喜人。少傳儒史之業,嘗謂人曰:『人生 何事須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須。子孫若不才,我聚 彼散』」;若能自立,則不如一經。
《高隱傳》:「顧歡字景怡,一字元平,吳興鹽官人也。年六 七歲知推六甲,八歲誦《孝經》《詩論》。年二十餘,更從雷 次宗諮元儒諸義,隱於剡天台山,開館聚徒,受業者 常近百人。歡早孤,每讀《詩》至哀哀父母,輒執書慟泣, 學者由是廢《蓼莪》篇。太祖踐祚,刪撰老氏,獻《治綱》一 卷。永明元年,徵為博士,不就。事黃老道,解陰陽書,為」 數術多效驗,卒時年六十四。世祖詔歡諸子撰歡《文 議》三十卷。歡口不辨,善於著筆,著《三名論》,鍾會《四本》 之流也。又注王弼《易》二繫,學者傳之。
臧榮緒,東莞莒人也。與友關康之沈深典素,追古著 書,撰《晉史》十袠。榮緒惇愛五經,著《拜五經序論》。康之 字伯愉,河東人,世居丹徒,以墳籍為務,四十年不出 門,不應州郡辟。宋太始中,徵通直郎,不就。晚以母老 家貧,求為嶺南小縣。性清約,獨處一室,稀與妻子相 見,不通賓客,弟子以業傳受,尤善《左氏春秋》。太祖為 領軍時,素好此學,送《春秋五經》,康之手自點定。又造 《禮論》十卷,上甚悅,寶愛之,遺詔以經本入元宮。 宗測字敬微,頗好音律,善《易》《老》,續皇甫謐《高士傳》三 卷。又常游衡山七嶺,著《衡山廬山記》。
杜京產字景齊,頗涉文義建元中武陵王曄為會稽 太守,遣儒士劉瓛入東為曄講說京產請瓛至山舍 講書,傾貲供待孔稚珪等表薦曰:「京產學遍元儒博 通史子流連文藝沈吟道奧雖古志士何以加之」 沈驎士字雲禎,少好學家貧織簾誦書,口手不息。元 嘉末文帝令尚書僕射何尚之抄撰《五經》訪舉學士 縣以驎士應選,尚之謂子偃曰:「山東故有奇士也。」少 時,驎士稱疾歸鄉,更不與人物通。隱居餘干吳差山, 講經教授,從學者數十百人,各營屋宇,依止其側。驎 士重陸機《連珠》,每為諸生講之。沈約薦驎士曰:「吳興 沈驎士,貞粹稟於天然,綜博生乎篤習。懷書而耕,白 首無倦,挾琴採薪,行歌不輟。」徵太學博士,不就。驎士 守操終老,篤學不倦。遭火燒書數千卷,驎士年過八 十,耳目猶聰明,以火故抄寫火下細書,復成二三千 卷,滿數十篋,時人以為養身靜嘿所致也。著《周易》兩 繫、《莊子內篇訓》注,《易經》《禮記》《春秋》《尚書》《論語》《孝經》《喪 服》《老子要略》數十卷。
吳苞字天蓋儒學善三禮及老莊宋泰始中過江聚 徒教學冠黃葛巾竹麈尾蔬食二十餘年隆昌元年 詔曰:「處士濮陽吳苞栖志穹谷秉操貞固沈情味古 白首彌厲」徵太學博士不就。
徐伯珍字文楚,東陽太末人也。祖父並郡掾史。伯珍 少孤貧,書竹葉及《地學》書。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鄰 皆奔走,伯珍累床而止,讀書不輟。叔父璠之與顏延 之友善,還祛蒙山立精舍講授。伯珍往從學,積十年, 究尋經史,遊學者多依之。
《孝義傳》:「江泌字士清,濟陽考城人也。父亮之,員外郎。 泌少貧,晝斫」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 《扶南國傳》:永明元年,以司農劉楷為交州刺史。六年, 以始興太守房法乘代楷。法乘至鎮,屬疾不理事,專 好讀書,長史伏登之因此擅權。法乘無事,復就登之 求書讀,登之曰:「使君靜處,猶恐動疾,豈可讀書。」遂不 與。
《宕昌國傳》:永明元年,宕昌王使求軍儀及伎雜書。詔 報曰:「知須軍儀等九種,並非所愛,但軍器種甚多,致 之未易,內伎不堪遠涉,祕閣圖書,例不外出。《五經集 注》《論語》,今特敕賜各一部。」
《南史齊衡陽元王道度傳》:衡陽王鈞,常手自細書寫 五經部為一卷,置於巾箱中,以備遺忘。侍讀賀玠問 曰:「殿下家自有墳素,復何須蠅頭細書,別藏巾箱中?」 答曰:「巾箱中有五經,於檢閱易,且一更手寫,則永不 忘。」諸王聞而爭效,為巾箱。五經,自此始也。
《梁書武帝本紀》:「帝少而篤學,洞達儒元,雖萬機多務, 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造《制旨》《孝經義》《周 易講疏》及《六十四卦、二繫文言》《序卦》等義,《樂社義》《毛 詩答問》《春秋答問》《尚書大義》《中庸講疏》《孔子正言》《老 子講疏》,凡二百餘卷,並正先儒之迷,開古聖之旨。王 侯朝臣,皆奉表質疑,高祖皆為解釋。修飾國學,增廣」 生員,立五館,置《五經》博士。天監初,何佟之、賀瑒、嚴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