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其陶甄者,往往出為名臣。歷嶺南廉訪司僉事。所著

有《折桂集》《觀光集》《辟水集》《以齋詩槁》《玉堂漫槁》《越中 行槁》,凡若干卷。

伯顏,一名師聖,字宗道。生三歲,常以指畫地,或三或 六若為卦者。六歲從里儒授《孝經》《論語》,即成誦。早喪 父,其兄曲出買經傳等書以資之,日夜誦不輟。長受 業宋進士建安黃坦,久之,坦辭曰:「余不能為爾師,群 經有《朱子說》具在,歸而求之可也。」弱冠,即以斯文為 己任。其於大經大法,粲然有睹,而心所自得,每出於 意言之表。至正四年,以隱士授翰林待制,預修《金史》。 為江西廉訪僉事,以病免。還與賊遇,不屈死。平生修 輯《六經》,多所著述,皆燬於兵。

贍思,字得之。生九歲,日記古經傳至千言。比弱冠,以 所業就正於翰林學士承旨王思廉之門,由是博極 群籍。天曆三年,召為應奉翰林文字,賜對奎章閣。文 宗問曰:「卿有所著述否?」明日,進所著《帝王心法》,文宗 稱善,詔預修《經世大典》,以論議不合求去。歷江東廉 訪副使。贍思邃於經,而《易》學尢深,至於天文、地理、鍾 律、筭數、水利,旁及外國之書,皆究極之。家貧,饘粥或 不繼,其考訂經傳,常自樂也。所著述,有《四書闕疑》、「《五 經思問》《奇偶》《陰陽消息圖》」、《老莊精詣》《鎮陽風土記》《續 東陽志》《重訂河防通議》《西國圖經》《西域異人傳》《金哀 宗記》《正大諸臣列傳》《審聽要訣》及文集三十卷,藏於 家。

《循吏傳》:「耶律伯堅字壽之,為澤州長官,大修孔子廟, 割田千畝,置書萬卷,迎儒士李俊民為師,以招延四 方來學者。不五六年學之,士子以通經被選者百二 十有二人。」

《忠義傳》:「合剌普華習畏兀書及經史,記誦精敏出於 天性。」

拜住,康里人;字聞善;累官太子司經。兵至,拜住曰:「生 長中原,讀書國學,可不知大義乎?」遂赴井死。家人瘞 之舍東,悉以其書籍焚之為殉云。附見閔本傳 趙弘毅,字仁卿,真定晉州人。少好學,家貧無書,傭于 巨室。晝則為役,夜則借書讀之。或閔其志,但使總其 事而不役焉。嘗受《經》於臨川吳澄,始辟翰林書寫,再 轉為國史院編修官。

鄭玉字子美,徽州歙縣人。幼敏悟嗜學,既長,覃思六 經,尢邃於《春秋》,絕意仕進,而勤於教學者。門人受業 者眾,所居至不能容學者,相與即其地搆「師山書院」 以處焉。玉既不仕,日以著書為事。所著有《周易纂註》 十七卷。

《隱逸傳》:「杜瑛字文玉,霸州信安人。金將亡,避地河南 緱氏山中。時文物凋喪,瑛搜訪諸書盡讀之,讀輒不 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諸掌。所著書曰《春秋 地理原委》十卷,《語孟旁通》八卷,《皇極引用》八卷,《皇極 疑事》四卷,《極學》十卷,《律呂律曆》《禮樂雜志》三十卷,文 集十卷。」

張特立,字文舉,東明人。泰和進士,拜監察御史,歸田 里。通程氏《易》,教授諸生。世祖在潛邸,受王印,傳旨諭 特立曰:「前監察御史張特立,養素丘園,易代如一,年 幾七十,研究聖經,可賜號中庸先生。」名其讀書之堂 曰麗澤。所著書有《易集說》《曆年係事記》。

杜本,字伯原,清江人。博學善屬文,隱武夷山。至正三 年,召為國史院編修官,固辭不行。平居書冊未嘗釋 手,天文、地理、律曆、度數,靡不通究。所著有《四經表義》 《六書通編》《十原》等書。學者稱為「清碧先生。」

張樞字子長,婺之金華人。幼聰慧,外家潘氏蓄書數 萬卷,樞盡取而讀之,過目輒不忘,肆筆成章,頃刻數 千言。有問以古今沿革,政治得失,宇宙之分合,禮樂 之興廢,以至帝號、官名、歲月先後,歷歷如指諸掌。其 為文,務明經史,以扶翼教道。尢長於敘事,嘗取三國 時事撰《漢本紀》列傳,附以《魏吳載記》,為《續後漢書》七 十三卷,臨川危素稱其「立義精密,可備勸講」,朝廷取 其書置宣文閣。至正三年,命儒臣纂修遼、金、宋三史, 右丞相脫脫以監修領都總裁,辟樞本府長史,力辭 不拜。七年,申命史臣纂修本朝后妃、功臣傳,復以翰 林修撰、儒林郎、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召樞,俾 與討論,復避不就。使者強之行,至杭州,固辭而歸。嘗 著《春秋三傳歸一義》三十卷,《刊定三國志》六十五卷, 《林下竊議》《曲江張公年譜》各一卷,《敝帚編》若干卷。 何中字太虛,撫之樂安人。少穎拔,以古學自任,家有 藏書萬卷,手自校讎,其學弘深該博,廣平程鉅夫、清 河元明善、柳城姚燧、東平王搆、同郡吳澂、揭傒斯皆 推服之。所著有《易類象》二卷,《書傳補遺》十卷,《通鑑綱 目測海》三卷,《知非堂槁》十七卷。

同郡危復之,字見心。宋末為太學生,師事湯漢,博覽 群書,好讀《易》尢,工於《詩》。屢徵弗起。

《輟耕錄》:「莊蓼塘肅住松江府上海縣青龍鎮,嘗為宋 祕書小史。其家蓄書數萬卷,且多手抄者。經史子集、 山經、地志、醫卜、方伎、稗官小說,靡所不具。書目以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