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地上,參之制皆終地下,又焉得而易之哉?況《乾》本九 也,今數乃損而六;《坤》本六也,今數乃增之而九者尤 足以明老陰之六,變而之九,老陽之九,變而之六,而 卦爻之所以成九六也。由參天之用必九,兩地之體 必六。《下繫》之首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矣。而後世乃謂「《易》畫之重,非由羲始」,吾不 信也。

且《說卦》謂《說》言乎《兌》,《成》言乎《艮》,凡再言其「山澤通氣」 者,即《咸卦》也。《咸》之《彖》曰:「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天 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 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其「雷風相薄」者,即《恆卦》 也。《恆》之《彖》曰:「雷風相與巽而動,天地之道,恆久而不 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 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 可見矣。愬求於《下經》之人道攸始,則《說卦》重卦,其旨 一豪不悖也。故愚謂重《易》斷自羲始,不然,《禮》謂三《易》, 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四,其欺我哉!求《易》之道,試 以是進之。《說卦》曰:「聖人之作《易》也,參天兩地而倚數,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因參稽其 所以參兩者,其得於《河圖》無間然矣。且「帝出乎震」一 章,尤《河圖》之大講明也。特截自震起於泰中,環周而 訖於艮,寓夏正之歲更爾,故曰「終萬物。」始萬物者,莫 盛乎艮。曰:艮,東北之卦,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意 蓋謂又始於出乎震者也。此實孔子特以變通四時 言也,而於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則未及悉也。夫兩之 制並起於平地,以奉《中參》者,自春而秋以分,必極於 夏之至者,亦晝之象也。始終之參,皆在地中者,自秋 而春以分,必極於冬之至者,亦夜之象也。請以日用 常行,變而通之,「則出乎《震》」者,人之始作於旦也。古謂 「震旦」,所以驗也。齊乎《巽》者,動而相與之交也;相見乎 離,則交際之極也。「致役乎《坤》」,則動極徐靜也。「《說》言乎 《兌》」,休且入也。自《震》至《兌》,此晝之體用,人所同見。至於 戰乎《乾》,卒取終參之制其數之九,則存《兌》餘之三,嚮 晦入息於《乾》六以終也。陰陽相薄,閉塞不用之時也。 然終則有始,至於勞乎《坎》,則夜分之氣復動,準於七 日之復則同也。「成」言乎《艮》,則遠接《兌》餘之三說,言乎 兌也,山澤通氣,感而相與,雖止於其所,而時行則行, 斯人事之又興始者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 晝夜之象也。吾見自羲文以來,《河圖》之一陰一陽,進 退升降,往復循環,周流不息,開古訖今,遠之一歲之 冬夏,邇之一日之晝夜,莫不由斯道也。吾日用常行, 不在他求。參天之道自艮始者,於是乎在。其視《太元》 以七百二十九贊之,準,《易》《皇極》以元會運世之旁通, 各以一期之歲月日時為數例。視今通其變,極其數, 於《河圖》日可見之行也,豈不簡易而理得哉?斯非至 精變而神者歟!

《河圖辨徵》

河之有圖,虙犧則之以畫八卦,文王因之以繫卦辭, 歷代寶而傳之,自見於《書》之《顧命》、陳之《東序》者,而今 乃謂其無誰敢哉!然自記以思古,則云其出語之傷 今,則云其「不出顧己」,皆意之而非其真見矣。秦火之 後,獨見於《書傳》,孔安國之云而已。《漢志》雜以圖書,而 徒謂其與《書》經緯,表裡《易》緯,則徒又枝辭蔓引,愈違 本旨,以至茫乎莫之究其有無形似之真為何如者, 訖於唐五季也。及宋之初,陳摶圖南始創占推、明象 數,閔其賤用於陰陽家之起例,而蕪沒於《乾鑿度》「太 一」,取其數以行九宮之法,起而著為《龍圖》,以行於世。 愚幸及其全書,觀其離合出入,具於制數之說,若刳 心而有以求羲、文之心者也。然實有不得於羲文之 心者,於本圖之外,就以五十有五之數別出一圖,自 標之以為形《洛書》者,已是其初之失也。雖其縱橫錯 綜,分合體用之意,皆在本圖,而五十有五之數既離 而別出,世遂舍本逐末,因疑圖書並出,雖是若非,無 以究其詣極,而徒長紛紛之論。至其傳及劉牧,長民 因之汎出五十五圖,「名以鉤隱,則又以增異。」而時則 李覯、泰伯即駮其非是,然又自謂存其三圖。及見此 三圖,則其首即所傳今謂《河圖》者,其二即所別出五 十五數,漫標為形《洛書》者,其三又止於八卦方位而 已。是長民不揣其本,其事固非,而泰伯亦元不識此 之三,本之則一,而妄析以為三爾。自是已後,愈傳愈 失,愈失愈鑿,至有因河出圖,洛出書,見於《大傳》,而并 致疑《大傳》非孔子所作者。不知圖本非書,書本非圖。 至其甚者,以五十五數之圖,乃妄謂之《河圖》,而以圖 南所傳之《河圖》反謂之《洛書》,顛倒迷繆,靡所底止。殊 不明《河圖》八卦明著五十五數,實指以天數五、地數 五,而其數自天一地二以至天五地十,合而五十有 五,有體有用,有虛有實,原始要終,而盡發於一圖,豈 嘗別求合於《洛書》哉?《洛書》亦豈嘗謂五十五數哉?今 圖南既別無義例辭說,誤以圖之五十五數,別標一 圖,以為《洛書》,是其傳疑之始也。原其初意,蓋由漢儒 襲傳《洪範》「初一」之五行,其二曰火,四曰金。太元準《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