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114

此页尚未校对

亂神」,豈無所見於真實,而自樂為虛誕,以愚欺天下 後世哉?自稱「庖羲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 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 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是 豈先聖後聖各以私意淺識得措乎其間哉?《易》之廣 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其為《書》廣 大悉備,與乾坤相為終始而無弊,非有天授,能為是 乎?此孔子有見於圖書之出,特謂則之而已,無他說 也。況圖之自見於成康《顧命》,陳之《東序》之後,無所復 聞,孔子固已自悲其不出,而有「已夫」之嘆。漢儒之始, 孔安國乃由《書傳》於《河圖》東序之下,謂伏羲王天下, 龍馬負圖出河,遂則其文,謂之《河圖》。於天乃錫禹,《洪 範》九疇之下,謂「天錫禹,《洛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 有數從一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類,類即疇也。」是 二說自分載於《洪範》《顧命》各篇本語之下,亦未之有 他說也。至鄭康成始引《春秋緯合注大傳》之圖書云: 「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圖》龍發,洛書 龜感。《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已是詭說之開端,然 仍引安國之注,以為《河圖》八卦是也,《洛書》九疇是也。 其後王輔嗣、韓康伯於此並無所注釋,惟孔穎達《易 疏》雖全篇寫鄭注,亦謂輔嗣之義未知何從,是必未 以鄭注為然也。

及其疏《書》之《洪範》,乃又引《繫辭》云:「河出圖,洛出書,聖 人則之。」九類各有文字,即是《書》也。而云「天乃錫禹」,知 此天與禹者即《洛書》。就引《漢書五行志》,劉歆以為伏 羲繼天而王,河出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 錫《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 卦九章,相為表裡。附說先達共為此說。龜負《洛書》,經 無是事。《中候》及諸緯多說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受圖 書之事,皆云「龍負圖,龜負書。」緯候之書,不知誰作,通 人討覈,謂偽起哀、平,雖復前漢之末,始有此書。已前 學者必相傳此說,故孔以為九類,是神龜負文而出, 列於其背,有數從一至九,禹見其文,因而第之,以成 九類法也。言禹第之者,以天神言語必當簡要,不應 曲有次第,丁寧如此,故以為「禹第之」也。全文其疏《顧 命》之《河圖東序》及《疏記》之《河出馬圖》,詳略雖小有殊 同,指意大校若此,是則所謂《河圖》為「八卦」,所謂《洛書》 為「九疇」,並無改議也。

由漢而唐,《易經》行世,凡經傳疏釋之外,未有及於圖 書之文刊列《經》首者迨?故宋之初,陳摶圖南始創意 推明象數,自謂因玩索孔子三陳九卦之義,得其遠 旨。新有書述,特稱「龍圖離合變通,圖餘二十」,是全用 《大傳》天一地二至天五地十五十有五之數,雜以納 甲,貫穿《易》理。內一圖謂形九宮,附一圖謂形《洛書》者, 則盡去其五生數,祇起地六至地十,自釋「十為用,十 為成形」,故《洪範》陳五行之用數語而已。及終其書,再 出兩圖。其一形九宮者,元無改異,標為《河圖》。其一不 過盡置列《大傳》五十有五之數於四方及中,而自標 異,謂為《洛書》,並無傳例言說,特移二七於南,四九於 西,莫可知其何所祖法而作,而標以此名,大抵因如 前說,《洪範》五行之「二火」「四金」,《太元準易》因之為二南 「四西」而然。然其流傳未遠,知者亦鮮。自《圖南》五傳而 至劉牧長民,乃增至五十五圖,名以「鉤隱。」師友自相 推許,更為唱述,各於《易》間有注釋,曰卦德論,曰室中 語、曰記師說,曰指歸,曰精微,曰通神,亦總謂《周易》新 注,每欲自神其事,及跡而究之,未見其真能有所神 奇也。時則有李覯泰伯,著《六論》以駮其非是,至謂懼 其詿誤學子,壞隳世教,而刪其圖之複,重存之者三 焉:「《河圖》也,《洛書》也,八卦也。」夫長民之多為圖畫,固未 知其是,而泰伯亦元未識此圖之三,本之則一爾。《河 圖》本列八卦,而數五十有五也。及長民輩始破《洛書》 古說,謂非只是《洪範》,必別有書出於羲之上世,羲乃 得而并則之以作《易》也。泰伯之見則又與之同,此愚 又莫能知何為其然也。蓋嘗夷考《大傳》,此章自有法 象天地,變通四時,縣象日月,而又有及於蓍龜,故因 謂之「天生神物,聖人則之」者,正謂蓍也。《易》惟蓍是用, 所謂蓍之德員而神幽,贊於神明而生蓍,《易》豈有龜 事哉?因其均可以占,故牽聯及龜爾。以上文謂「法象 天地,變通四時」,故申之曰「天地變化,聖人效之。」上文 謂「縣象日月」,故申之曰「天垂象,聖人象之。」至於天生 神物,乃申謂之「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亦得以則之 也。蓋由河之出圖,羲前既得以則而畫卦,因及於洛 之出書,禹後復得以則而敘疇爾,又豈害於比類而 互言之哉?豈嘗直欲以圖書之數、之義之條貫比而 同之哉?豈嘗直謂圖書並出於一時哉?且不惟漢儒 引《洪範》以為《洛書》,雖圖南之初,謂形《洛書》者,亦不過 謂十為用,十為成形,故《洪範》陳五行之用也者,是明 指《洛書》為《洪範》矣。不知長民輩不本其初,故倍其師 傳,而謂《洛書》非出於禹之時,益使後之人迷亂而失 所據依,何也?又不謂孔子之謂聖人之則之也,非特 去羲之時將幾世幾年,雖祇去禹之世固已千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