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14

此页尚未校对

《劉仲質傳》:「仲質為人,厚重篤實,博通經史,文體典確, 不尚浮藻,常當帝意焉。」

《魏觀傳》:「洪武五年,出知蘇州府,聘王彝、高啟、張羽軰 訂經史,課績為天下最。」

《曾魯傳》:魯年七歲,能暗誦五經,一字不遺。奉禮郎簡 正理欲以神童舉于朝,其父不聽。稍長,日取三史記 之,尋及其餘。凡數千年,國體人才,制度沿革,無不能 言者,遂以文學聞于時。

《任昂傳》:「昂字伯顒,早有文譽。元末舉進士。隱居以經 史自娛。」

《朱善傳》:「善字備萬,豐城人。九歲通經史大義,能屬文。 元末隱山中,著《詩經解頤史輯》。洪武八年對廷試第 一。十八年擢文淵閣大學士。嘗講《家人卦心箴》,帝大 悅。」

《吳沉傳》:「太祖下婺州,召沉及同郡許元、葉瓚玉、胡翰、 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良、吳履、孫履、張起 敬會食省中,日令二人進講經史,敷陳治道。洪武初, 授翰林待制,召侍左右,論說經史。」

《危素傳》:「素少通五經,遊吳澄、范梈門,皆折行輩與為 禮。至正元年,用大臣薦,授經筵檢討,修宋、遼、金三史, 及註《爾雅》成,賜金不受。由國子助教遷翰林編修。纂 后妃等傳,事逸無據,素買餳餅饋宦寺,叩之得實,乃 筆諸書,卒為全史。」

《桂彥良傳》:「金實,開化人。仁宗即位,除衛王府長史。為 人孝友,敦行誼,閱經史日有程限,至老不輟。」

《孔希學傳》:「洪武元年十一月,命希學襲封衍聖公,立 尼山、洙泗二書院,各設山長一人。希學好讀書,文詞 爾雅,每賓客讌集,談笑揮洒,爛然成章。建文二年卒。 子鑑襲,嗣爵二年卒,子彥縉襲。宣德四年,彥縉將遣 使福建市書,咨禮部。部臣以聞,命市與之。彥縉卒,孫 弘緒襲。弘緒卒,子聞韶襲。正德三年,以尼山、洙泗二」 書院及鄒縣子思子廟各有祀事,奏請弟聞禮主之。 帝授聞禮《五經》博士,主祀事,以衍聖公弟為之,著為 令。兩書院各設學錄一人,薦族之賢者充焉。

《開濟傳》:「開濟字來學,洛陽人。洪武初,以明經舉,歷國 子助教。十四年,御史大夫安然薦濟博通經史,有吏 治才,召試刑部尚書,踰年為真。」

《劉仕貆傳》:父閈。閈兄弟皆為元官,獨閈不仕,著書終 其身。仕貆少受父學,扁所居曰:「悠然」,晨夕讀書其中, 從游者日眾。

《王宗顯傳》:「太祖改婺州為寧越府,以宗顯知府事。宗 顯故儒者,博涉經史,開郡學,聘葉儀、宋濂為五經師, 戴良為學正,吳沉、徐原等為訓導。自兵興,學校久廢, 至是始聞絃誦聲。」

《楊卓傳》:「卓,泰和人。同邑羅性字子理。博學有行誼,洪 武初,舉于鄉,授德安同知。秩滿赴京,坐擅用棗木染 軍衣,謫戍西安。四方老師宿儒在西安者數十人,吳 人鄒奕曰:合吾輩所讀書,庶幾羅先生之半。」

《方孝孺傳》:孝孺幼警敏,雙目炯炯如電,讀書日盈寸, 鄉人目為小韓子。年十四五,從父宦遊齊、魯間,覽古 聖賢遺跡,慨然奮興,自謂「顏、閔未可幾及。使與游、夏 同時,豈復多讓?世無孔子,安所得師。」聞者異之。洪武 二十五年,除漢中府教授,日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 王聞其賢,聘為世子師。每見,陳說道德。王尊以殊禮, 名其讀書之廬曰「正學。」建文帝即位,召為翰林侍講。 明年遷侍讀學士,與董倫同侍經筵,備顧問。帝好文, 日與孝孺討論《周官》法度,國家大政事,輒咨之。讀書 有疑,即召使講解。臨朝奏事,或命就御坐前批答。時 方修《太祖實錄》及《類要》諸書,孝孺皆為總裁。更定官 制,孝孺改文學博士。燕王稱兵北平,廷議討之,詔令 檄諭,皆出孝孺手。成祖發北平,姚廣孝以孝孺為託, 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殺孝孺,天下讀書 種子絕矣。」成祖頷之。至是使其門人諭意,孝孺怒斥 之。又召使草詔。孝孺大書數字,投筆於地,且哭且罵 曰:「死即死,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孝孺慨然就 死,作《絕命詞》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 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 何求?嗚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孝孺工為文章,醇深雄 邁,每一篇出,海內爭相傳誦。永樂中,藏孝孺文者罪 至死,門人王稌潛錄為《侯城集》。成化中,謝鐸等始編 為《遜志齋集》四十卷,行于世。

《景清傳》:「清本姓耿,訛景,真寧人,倜儻尚大節,讀書一 過不忘。」

《卓敬傳》:「敬穎悟過人,讀書十行俱下,終身不忘。年十 五,讀書寶香山。風雨夜歸,迷失道,得一兕,馮之歸,乃 黑虎也。」

《黃鉞傳》:「鉞少好學,家有田在葛陂,鉞父令督耕其中, 鉞從友人家借書竊讀不廢。」

《周是修傳》:「洪武末,舉明經,歷紀善,預翰林纂修。其學 自經史百家,陰陽醫卜靡不通究。」

《王璡傳》:「璡字器之,博通經史。洪武末,授寧波知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