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2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十九卷目錄

 經籍總部雜錄一

經籍典第四十九卷

經籍總部雜錄一

《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元注《毛詩》 曰箋。不解此意。或云毛公嘗為北海郡守,元是此郡 人,故以為敬。

何休注《公羊傳》云:「何氏學又不能解者。」或答云:「休謙 詞,受學於師,乃宣此義,不出於己。」此言為允。

《太古書》今見存,有《神農經》《山海經》,或云禹所作;《周易》, 蔡邕云:「《禮記月令》,周公作。」

《諡法》《司馬法》,周公所作。

《齊民要術》:染潢及治書法:「凡打紙,欲生則堅厚,特宜 入潢。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則年久色鬧也。 人浸蘗,熟即棄澤,直用純汁,費而無益。蘗熟後漉滓 擣而煮之,布囊壓訖,復擣煮之,三擣三煮,添和純汁 者,省功倍。」又彌明淨寫書,經夏熟後入黃縫不綻解。 其新寫者,須以熨斗縫縫熨而潢之,不爾,入則零落。 豆黃,大不宜,裛則全不入潢矣。凡開卷讀書,卷頭首 紙不宜急,卷急則破折,折則裂。以書帶上下絡首紙 者,無不裂壞。卷一兩張後,乃以書帶上下絡之者,穩 而不壞。卷書勿用藠。喬上聲帶而引之,匪直常濕損卷, 又損首紙,令穴當御竹引之。書帶勿太急,則令書腰 折。騎驀書上過者,亦令書腰折。書有錢,裂酈方紙而 補者,率皆攣瘢瘡硬厚瘢痕,於書有裂萍紙如䪥。音械 粟以補,織微相入,殆無際會。目非向明,舉而看之,略 不卷補。裂若屈曲者,還須於正紙上,逐屈曲形勢裂 取而補之。若不先正元理,隨宜裂斜紙者,則令書卷 縮。凡點書記事,多有緋縫,繒體硬強,費人齒力,愈污 染書又多零落。若用紅紙者,匪直明淨無染,又紙性 相親,久而不落。

雌黃治書法:「先於青硬石上水磨雌黃令熟,曝乾。更 於磁碗中研令極熟,曝乾。又於磁碗中研令極熟,乃 融膠清和,於鐵杵臼中,熟擣丸如墨丸,陰乾,以水研 而治書,永不剝落。若於碗中和用之者,膠清雖多,久 亦剝落。」凡雌黃治書,待潢訖,治者佳,先治入潢則動 書。廚中欲得安麝香、木瓜,令蠹蟲不生。五月濕熱,蠹 「蟲將生。書經夏不舒展者,必生蟲也。五月十五日以 後,七月二十日以前,必須三度舒而卷之。須要晴時, 於大屋下風涼處,不見日處曝書,令書色暍熱,卷生 蟲彌速。陰雨潤氣,尤須避之慎書,如此則數百年矣。」 《雲仙雜記》:「凡書冊以竹漆為糊,逐葉微攤之,不惟可 以久存字畫,兼紙不生毛,百年如新」,此宮中法也。 《中華古今注》:「牛亨問:籍者何云?答曰:『籍者,一尺二寸 竹牒,記人之年、名字物色,懸之宮門,案省相應,乃得 入焉』。」

《演繁露》劉向《列子序》:「皆殺青書。」注:「謂汗簡刮去青皮 也。」

《古書》皆卷,至唐始為「葉子」,今書冊也。

《鼠璞》:今之刊印小冊謂巾箱本起於南齊衡陽王鈞 手寫《五經》,置巾箱中。賀玠曰:「家有墳素,何須蠅頭細 書?」答曰:「檢閱既易,且手寫不忘」,諸王從而效之。古未 有刊本,雖親王亦手自抄錄。今巾箱刊本無所不備, 嘉定間,從學官楊璘之奏,禁毀小板,近又盛行,第挾 書非備巾箱之藏也。

《王氏談錄》:「公言藏書之家書冊或為雨漏及途路水 潦所漬者,皆可大甑中蒸而暴之。至一二番,乃以物 鎮壓平處,逮乾,色雖微漬而略無損壞。」

公言:「校書之例,他本有語異而意通者,不取,可惜!蓋 不可決,謂非昔人之意,俱當存之。」

公自校杜甫詩,有「艸閣臨無地」之句,他本又為「荒蕪」 之「蕪」既兩字之。他日有人曰:「為無字以為無義。」公笑 曰:「《文選》云:『飛閣下臨于無地』,豈為無義乎?」唐鄭顥自 云夢為詩十許韻,有云:「石門霜露白,玉殿蕪苔青。」意 甚惡之。後遇宣宗山陵,因復職成公嘗笑曰:「此杜工 部《橋陵詩》也。」顥以為貞陵之祥,而更復綴緝之。 公言雌黃為墨校書甚良。飛研極細。堅膠揉為挺。貯 無油。器中磨時雜以少藤黃尤佳。 東坡《志林》,孔壁汲冢竹簡科斗,皆漆書也,終于蠹壞 景鐘,石鼓益堅。古人之為不朽之計亦至矣。然其妙 意所以不墜者,特以人傳人耳。大哉人乎!《易》曰:「神而 明之,存乎其人。」吾作《易、書傳》《論語說》,亦粗備矣。嗚呼, 又何以多為!

近世人輕以意改書,鄙淺之人,好惡多同,故從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