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之者眾,遂使古書日就訛舛,深可忿疾。孔子曰:「吾猶 及史之闕文也。」自予少時,見前輩皆不敢輕改書,故 蜀本大字書皆善本。蜀本《莊子》云:「用志不分,乃疑於 神。」此疑與《易》「陰疑于陽」,《禮》「使人疑汝於夫子」同,今四 方本皆作「凝。」陶潛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採菊 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今 皆作望南山。杜子美云:「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蓋 滅沒於煙波間耳。而宋敏求謂余云:「鷗不解沒」,改作 波字。二詩改此兩字,便覺一篇神氣索然也。

《貴耳集》,唐武德四年,太宗作文學館,召名儒十八人 為學士,皆用隋之舊臣。杜如晦,隋進士;房元齡,隋羽 騎校尉;儲祕書;于志寧、蘇世長,王世充,右僕射;薛收, 隋侍郎道衡之子;褚亮,陳後主召試為薛舉黃門侍 郎;姚思廉,陳吏部察之子,仕隋為史官;陸德明,陳太 建中後主為太子,集名儒入講;孔穎達,隋大業明經 高第,授博士。李元道,未詳。李守素,隋末依王世充、虞 世南,陳滅入隋。大業中祕書郎蔡允恭、顏相時,無傳。 許敬宗,正觀中除著作郎,後在《姦臣傳》。薛元敬,隋部 侍郎之子,蓋文達時與孔穎達專門受業。蘇勗無傳。 此唐皆用陳、隋舊人,置之文學,是以尊崇之,使之究 其用之,勿疑也。本朝太宗取諸國有名之士入弘文 館修書,如《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皆徐鉉、陶穀之筆,是 亦祖唐之遺意。

《聞見後錄》:蔡邕以「致遠恐泥」為孔子之言,李固以「其 進銳者其退速」為老子之言。杜甫以東方朔割肉為 社日,以褒妲為夏商,皆引用之誤。

《前漢敘傳》「外博四荒」,按《書》「外薄四海」,「博」字為誤。《魏高 堂隆傳》「是用大簡」,按《詩》「是用大諫」,「簡」字為誤。《後漢書 方術傳》「懷協道藝」,當作「挾」字。《胡廣傳》「議者剝異」,當作 「駮」字。《朱浮傳》「保宥生人」,當作「祐」字。《王允孚藥求死》,當 作「茹」字。「史官失于是正」,類此者不一。

東坡倅錢塘日,答劉道原書云:「『道原要刻印《七史》固 善,方新學經解紛然,日夜摹刻不暇,何力及此?近見 京師經義題:『國異政,家殊俗』,國何以言異?家何以言 殊?又有『其善喪厥善,其厥不同』,何也』?又說:《易·觀卦》本 是老鸛,《詩大小雅》本是老鴉,似此類甚眾,大可痛駭。」 時熙寧初,王氏之學務為穿鑿至此。

俗語借與人書為一癡,還書與人為一癡。予每疑此 語近薄,借書還書,理也何癡?云後見王樂道《與錢穆 四書出師頌》書函中,最妙絕。古語:「借書一瓻,還書一 瓻,欲以酒二尊往」,知卻例外物,不敢。因檢《說文》,瓻,抽 遲反,亦音絺。注云:「酒器,古以借書。」蓋俗誤以為癡也。 此條凡數見詳略不同並存之

《野客叢談》,李正文《資暇集》曰:「『《借書集》,俗謂借一癡與 二癡,索三癡還四癡』。又杜元凱遺其子書曰:『書勿借 人』。古諺云:『借書一嗤,還書一嗤』。後人生其詞,至三四, 訛為癡。或曰:『癡甚無謂,當作瓻』。《廣韻注》:張孟《押韻》所 載瓻字,皆曰:『借書,盛酒器也』。」故曾文清公《還鄭侍郎 通鑑》詩曰:「借我以一鑑,餉公無兩瓻。」然又觀魯直詩 曰:「願公借我藏書目,時送一鴟開鎖魚。」蘇養直詩曰: 「休言貧病惟三篋,已辦借書無一鴟。」又曰:「去止書三 篋,歸亡酒一鴟。」曰:「慚無安世書三篋,濫得揚雄酒一 鴟。」乃作鴟夷之鴟。近見《漁隱後集》,亦引黃詩為證。 《游宦紀聞》:「借書一癡,還書一癡」,或作嗤字,此鄙俗無 狀語。前輩謂借書還書,皆以一瓻。《禮部》韻云:「瓻,盛酒 器。」山谷以詩借書,目於胡朝請,末聯云:「願公借我藏 書目,時送一鴟開鎖魚。」坡翁和陶詩云:「不持兩鴟酒, 肯借一車書。」吳王取伍子胥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水 中。應劭曰:「取馬革為鴟夷榼形。」范蠡號鴟夷子。皮師 古曰:「若盛酒之鴟夷。」揚子雲《酒箴》:「鴟夷滑稽,腹大如 壺。」師古云:「鴟夷革囊,以盛酒也。」蘇、黃用「鴟」字本此。 《春渚紀聞》:杜征南《與兒書》言:「昔人云:『借人書一癡,還 人書一癡』。山谷《借書詩》云:『時送一鴟開鎖魚』。又云:『明 日還公一癡』。」常疑二字不同,因於孫愐《唐韻》五「之」字 韻中「瓻」字下注云:「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古借書 盛酒瓶也。」又得以證二字之差。然山谷「鴟夷」字必別 見,他說,當是「古人借書,必先以酒醴通殷勤」,借書皆 用之耳。

先君為武學博士日,被旨校正武舉《孫》《吳》等七書。先 君言《六韜》非太公所作,內有考證處,先以稟司業朱 服,服言此書行之已久,未易遽廢也。又疑《李衛公對 問》亦非是。後為徐州教授,與陳無己為交代。陳云:嘗 見東坡先生言,「世傳王氏《元經》《薛氏傳》、關子明《易傳》 《李衛公對問》,皆阮逸著撰,逸嘗以草示奉常公也。非」 獨此,世傳《龍城記》載六丁取《易說》事,《樹萱錄》載杜陵 老、李太白諸人賦詩事,詩體一律,而《龍城記》乃王銍 性之所為,《樹萱錄》劉燾無言自撰也。至于書刻亦然。 小字《樂毅論》,實王著所書,《李太白醉草》,則葛叔忱戲 欺其婦公者,山谷道人嘗言之矣。

《清波雜志》:「借書一欷,還書一欷。」後訛為癡,殊非忠厚 氣象。書亦天降地出,必因人得之。得而祕之,自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