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37

此页尚未校对

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 皆訓我,非同字也。許慎《說文》:『予,相推予也。余,詞之舒 也』。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詩》云:『徹彼桑土,綢繆 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又『其車既載,乃棄爾輔,載 輸爾載,將伯助予』。」又「將恐將懼,惟予與汝,將安將樂, 女轉棄予。」又群公先正,則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寧忍 予?《楚詞》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又「總總兮 九州,何壽夭兮在予。」又「芳菲兮襲予,孫何以兮愁苦。」 歷觀詞賦,並無余音。若以書云「予一人。」《禮》曰「余一人。」 便以為古今字。至如《夏書》「云台小子」,《禮》曰:「予小子。」豈 得便言「台」、「予」,古今字邪?郭氏《佩觿集》曰:「予讀若余。本 無余音,後人讀之也。」

「旦」轉音神,《禮記郊特牲》「所以交于旦」,明鄭元旦讀「神。」 《莊子大宗師》篇「有旦宅而無情死」,郭象旦讀「神」, 《禮記喪大記》「寢東首于北牖下」,陸德明《釋文》「牖本音 酉,當作墉,音容。」《儀禮士喪禮》作「北墉。」《易同人》爻「乘其 墉」,鄭元本「墉」作「庸。」

《檀弓》:「子游曰:『陶斯詠,詠斯猶』。」又:「『喪事君子,蓋猶猶爾。」 鄭元:「猶』讀謠。」

《少儀》:「言語之美,朝廷之美,祭祀之美,車馬之美,鸞和 之美。」鄭元美讀《儀》,又見楊伯嵒《九經補韻》。

《少儀》:「言語之美,穆穆皇皇。」又「祭祀之美,濟濟皇皇。」《徐 邈》:「皇」,于況切,讀「旺。」

浮轉音庖。投壺若是者浮。鄭元注:浮,罰爵也。《說苑》:魏 文侯飲酒,浮之太白。浮音匏。俗語水浮曰匏。

齕齧也。《曲禮》:庶人齕之。陸德明讀骨。《史記。田儋傳》。 「齕用事者墳墓」,如淳讀「骨。」

「區」轉音:「丘,城也,分也,阜也。」《刊謬》正:「俗云:『《曲禮》『不諱嫌 名』,注:『謂若宇與禹,丘與區』。按宇、禹音不別,丘、區今讀 則異,然尋古語,其聲亦同。陸機詩:『普厥丘宇』。又晉宮 閣名若干區者,別為丘字,則知丘區古同音。又《荀子 大略》篇:『在乎區蓋之間』。注:『區同丘』』。」

比轉音鼻,近也,黨也,輔也。《王制》:「比以成之。」陸德明讀 《周禮小司徒》:「三年則大比。」杜子春讀《詩皇矣》:「克順克 比。」《樂記》引《詩》作「克俾。」鄭元注:「俾當作比,聲誤也。」 《雜記》:「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其實。」鄭元注:「實 當為至此,周秦人之聲也。」

免轉音問,喪服也。《檀弓》:免焉。《左傳》桓五年:「免而代之。」 又「新生者內則」:免薨。《釋文》:「免」並讀問。

《檀弓》:「夫子之病革矣。」徐邈「革」讀「亟。」

瞿,眼目速瞻之貌。《檀弓》:瞿瞿如有求而弗得。徐邈讀 「亟。」

《檀弓》:「『西河之民,疑汝于夫子。」吳澄疑讀「擬』,謂比擬夫 子也。」《漢書食貨志》:「『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顏師 古疑讀「擬』,謂天子相比擬。」《史記蘇秦傳》:「疑于王者。」《易 坤文言》:「陰疑于陽。」《韓非子》:「內有疑妻之妾,家有疑嫡 之子,廷有疑相之臣,臣有疑君之寵。」並音擬。

《郊特牲》:「繡黼丹朱中衣。」鄭元注:「繡」讀綃,綃,繒名也。吳 棫云:「宵衣之宵,朱綃之綃,繡黼之繡」,皆讀肖。

古文約要通用:「《學記》『大信不約』」、徐邈《讀要》、「《漢書禮樂 志》本約」、顏師古《讀要》《論語久要》。朱注:「舊約也。」

《楊氏古音略》:善功曰:「巧」,上聲,《禮記》「辭欲巧」是也。偽功 曰:「巧」,去聲,《論語》「巧言令色」,《毛詩》「巧言如簧」是也。 《書說命》:「惟斆學半」,《禮記學記》引《書》「學學半」,《釋文》上「學」 字,胡孝切。又《檀弓》:「叔仲皮學子柳。」又《文王世子》:「小樂 正學干籥,師學戈,大樂正學舞干戚。」又《學記》「學不獵」 等,並讀「效」,皆教也。

以脂膏潤物曰膏。《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下「膏」字,去 聲,讀「誥。」

兌轉音悅。《書說命》。《禮記學記》。作《兌命》。

《內則》有「『十三年舞勺」,劉昌宗:「勺』讀照。《詩頌》篇名,今《詩 頌》作酌。」朱注:「酌即勺也。引《內則》舞勺,謂即以此詩為 節而舞也。」

棘轉音北。《王制》。「西方曰棘。」鄭元注:棘當作僰。僰之言 偪。謂偪寄于戎夷也。

《禮記》喪服「大功小功」,《史記》《漢書》並作「大紅小紅。」《董仲 舒傳》:「奪園夫紅女利乎。」《景帝紀》:「錦繡纂組害女紅」,《哀 帝紀》:「害女紅之物。」顏師古:「紅」並讀「功。」

耐轉音能。《禮運》:「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又《樂記》:「人不 耐無樂。」鄭元注:耐,古能字,非忍耐字也。《漢書晁錯傳》: 能寒能暑。則以能為忍耐之耐矣。

聘義孚尹旁達鄭元「孚」讀「浮」,「尹」讀「筠。」

反轉音翻。《禮記》。禮有報而樂有反。《列子》:反兩。魚而 笑,《漢書雋不疑傳》「平反所活幾何?」《王莽傳》「舉兵反城」, 並平聲讀。今韻書反切之「反」,亦讀翻。

折折:安舒貌。《禮記》:「吉事欲其折折爾。」折讀題。

清轉音倩,寒也。《曲禮》:「冬溫而夏清。」或作凊。《莊子人間 世篇》:「爨無欲清之人。」陸德明云:「字宜作凊,借作清。」 窬轉音豆,鑿垣也。《儒行》:「蓽門圭窬」,《左傳》作「圭竇。」《論語 穿窬》。皇侃窬讀竇。

《禮記檀弓》:「從大夫于九京。」鄭元注:「晉大夫墓地在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