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82

此页尚未校对

者,亦天地本然之數也。數生於五,而天地之數周焉。 然圖數自一至十皆順,而蓍數自九至六半逆者何 也?始行自下而上極於五,終返而五十相接,自上而 下則極於六。是故行有順逆,陰陽循環之數也。虛五 十不用,則生數順行,自一極於四;成數逆轉,自九極 於六也。

參兩倚數圖

參兩倚數圖

數之為名,起於圖書。圖書相成,不能廢一。善乎全子 之言曰:「卦統老少,爻用九六者,以數之相倚而成也。 一前倚乎六,後倚乎九;二前倚乎七,後倚乎八。三前 倚乎八,後倚乎七。四前倚乎九,後倚乎六。五前倚乎 十,後倚乎五。前倚為圖,後倚為書。九六七八,動靜交 合,參兩參伍,老少環拱。用者四位,故蓍以四揲即四」 為奇,為天第一,重四為偶,為地第二,參兩合者齊於 十五,歸奇則乾九坤六,過揲則三十六二十四,體用 一原,皆三皆兩,四象之所以成,八卦之所以立,六爻 之所以變化,皆從此出。若倚圖而廢書,或倚書而廢 圖,則為《易林》,為卦氣,為太元潛虛,為元包,洞極範極。 生而不剋,剋而不生,豈自然之道乎?「自然之道,一必 有兩,兩必統三」,皆莫知其然而然也。

圖書五行之序圖

圖書五行之序圖

天地以內有五物焉,往來而不窮,是以謂之行。盈天 地之間者,五行也。故自一至十,《大傳》以天地概之。程 子所謂有氣莫非天,有形莫非地,朱子因謂以質而 語其生之序,以氣而語其行之序,質則凝聚交錯而 成,氣則兩端循環不已。質曰水火木金,蓋以相間言, 猶曰東西南北,所謂對待者也;氣曰木火金水,蓋以 相因言,猶曰東南西北,所謂流行者也。黃勉齋乃別 為之說,曰:「生之序即行之序。」又疑《太極圖》解氣質之 說不然。李希濂辨之,以為:「天地以內,未有不以兩而 化成者也;以二氣言,則互為其根者,氣也;分陰分陽 者,質也;以五行言,則有形體而分峙者,質也;無形體 而妙運者,氣也。故就質而原其生出之始則水火居 先木金居後;就氣而探其運行之常則木火居先金 水居後。質雖以氣而成然其體一定而不可易。氣雖 行乎質之內而其用則循環而不可窮,二者相須以 成造化。今必渾而一之,則是天地間不過輪一死局, 而無經緯錯綜之妙矣。」愚因以為太極者二氣之統 體;五行者二氣之參差。雖曰「質具於地,氣行於天」,而 仰而觀之,日月懸象,天豈專氣而無質乎?俯而察之, 水火互藏,地豈專質而無氣乎?是故水生成於天地 之一六,火生成於天地之二七,以至木三八,金四九, 土五十。五行可分,而陰陽不可分。陰陽之生成五行, 皆其所自出,故但言五行,而陰陽生成之變化,并在 其中。諸儒乃或指水火為陽,木金為陰,又或指水木 為陽,金火為陰。專言之則各有所指,究言之則獨陰 不生,獨陽不成。當如所謂水陰根陽,火陽根陰者,以 此律之,則木亦陰根陽,金亦陽根陰,二太變合於西 北,二少變合於東南,表裡繹絡,如環無端,未嘗以一 二三四六七八九分多寡也。至于性情變合,要非一 端。諸儒之論,以為「水分則流,火合則發。木合而分,則 一本萬枝;金分而合,則萬絲一粒。」此亦得於陰陽太 少條理之緒,自然而然。水火不離氣,故精金木則專 質矣。金凝之又凝,故其質堅;木散之又散,故其質浮。 是以水之漂木,不以合抱為重;其沈金也,不以錙銖 為輕;火之附木,不以草芥為微;其鍛金也,不以鈞鎰 為固。水火相射則相滅,是以在宇內也,地為之釜,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