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1 (1700-1725).djvu/90

此页尚未校对

且書之九疇,惟五行是包天地自然之數,餘八法皆 「是禹參酌天時人事類之耳,則非龜所負之文也。」今 詳《洪範五行傳》,凡言災異,必推五行為之宗。又若「鯀 無聖德,汨陳五行,是以彝倫攸斁。」則知五行是天垂 自然之數,其文負於神龜。餘八法皆大禹引而伸之, 猶《龍圖》止負四象八純之卦,餘重卦六十四,皆伏犧 仰觀俯察,象其物,宜伸之以爻象也。「況乎五行包自 然之性,八卦韞自然之象,聖人更為之變易,各以類 分,而觀吉凶矣。若今世之所傳者,龜書,不為妄也。尚 或疑焉者,試精之於問答。」或問曰:「且云圖書皆出於 犧皇之世,則九疇亦陳於犧皇之代,不當言禹第而 次之也?」答曰:「《河圖》八卦,垂其象也,故可以盡陳其位; 《洛書》五行,含其性也,必以文字分其類。伏犧之世,世 質民淳,文字未作,故九疇莫得而傳也,但申其數耳。 至大禹聖人,遂演成九類,垂為世範,九疇自禹而始 也。」或問曰:「既云龍圖兼五行,則五行已具於龍圖矣, 不應更用龜書也?」答曰:「雖兼五行,有中位而無土數, 唯四十有五,是有其象而未著其形也,唯四象八卦 之義」耳。龜書乃具五行生成之數,五十有五矣。《易》者 包象與器,故聖人資圖書而作之也。或問曰:《書》云:「天 乃錫禹。」「《洪範》九疇必洛書。」今臆說破之,毋乃闕三字 答曰:「仲尼稱河出圖,洛出書,於宓犧畫《易》之前,不當 云出夏禹之世也。如曰不然,是《洛書》復出於夏禹之 時矣。誠如是,禹之前無九疇也,又何以《堯典》之九法 坦然明白乎哉?」問曰:「今書世之傳者,龍圖龜書,經所 不載,緯候之書,蔑聞其義,誠誕說也。」曰:「龍圖龜書雖 不載之於經,亦前賢迭相傳授也。然而數與象合,位」 將卦偶,不盈不縮,符於自然,非人智所能設之也。況 乎古今陰陽之書,靡不宗之,至於「通神明之德,與天 地之理,應如影響」,豈曰妄乎?

《太皞氏授龍馬負圖第一》

論曰:昔虙犧氏之有天下,感龍馬之瑞,負天下之數 出於河,是謂龍圖者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與四 為肩,六與八為足,五為腹心,縱橫數之皆十五,蓋《易 繫》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者也。太皞乃則而象之, 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數。以陽炁肇於建子,為發生之 源;陰炁萌於建午,為肅殺之基。二炁交通,然後變化, 所以生萬物焉,殺萬物焉。且天一起坎,地二生離,天 三處震,地四居兌,天五由中,此五行之生數也。且孤 陰不生,獨陽不發,故子配地六,午配天七,卯配地八, 酉配天九,中配地十,既極五行之成數,遂定八卦之 象,因而重之,以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此聖人 設卦觀象之奧旨也。且虙犧相去文王逾幾萬祀,當 乎即位,乃紂之九年也。作《易》者其有憂患文王乎?文 王既沒五百餘歲,方生孔子。孔子生而贊《易》道,且曰: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是知龍馬之瑞,非虙犧不 能昭格;河圖之數,非夫子不能衍暢。原夫錯綜之數, 上極二儀,中括萬物,天人之變,鬼神之奧,於是乎盡 在。敢有非其圖者,如聖人之辭何?

朱震漢上易傳

《叢說》

劉氏曰:內十五天地之用,九六之數也。兼五行之數 四十,合而為五十有五,備天地之極數也。曰九與六 合為十五,水一六,火二七,木三八,金四九,土五十。凡 四十數,配合論之,則不通。虞翻曰:甲乾乙坤,相得合 木;丙艮丁兌,相得合火;戊坎己離,相得合土;庚震辛 巽,相得合金;天壬地癸,相得合水。翻謂「天地者,言乾」 坤也。十日之數,甲一、乙二、丙三、丁四、戊五、己六,庚七 辛八、壬九癸十,故乾納甲壬配一九《坤》納乙癸配二 十,《震》納庚配七,巽納辛配八,坎納戊配五,離納己配 六,艮納丙配三,《兌》納丁配四,此天地分五十五數, 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五行之生數也。水六、火七、 木八、金九、土十,五行之成數也。一三五七九,奇數二 十;五二四六八十,偶數三十,奇耦之數五十有五,此 五行分天地五十有五之數也。《太元》三八為木,四九 為金,二七為火,一六為水,五五為土,五五者,十也,《洛 書》之數也。劉牧曰:「十五天地之用,九六之數也。」兼五 行之數四十,合而為五十有五,備天地之極數者,誤 也。言五行之成數,則九六在其中矣。

朱子易說

《河圖洛書》

先生謂甘叔懷曰:「曾看《河圖》《洛書》數否?無事時好看, 且得自家心流轉得動。」輔廣錄

《河圖》既無四隅,則比之《洛書》,固亦為圓矣。注中三句, 本《唐書曆志》一行之說。「二始者,一二也。一奇故為剛。 二耦故為柔。二中者,五六也。五者,十日。六者,十二辰 也。二終者,十與九也。閏餘之法,以十九歲為一章」,故 其言如此。然一章之數,似有附會,當時姑借其說,以 明十數之為《河圖》耳。答廖德明

論雖以「四十五者為《河圖》,五十五者為《洛書》」,然序論 之文,多先書而後圖。蓋必以五十五數為體,而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