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從時好,堅主弼說,且註之,其說盛行,此不言象數之 終。至唐宋間,有言象數者,如章句,如筮法、如卦變、如 卦畫,即卦名,皆言象數也,而理則未詳。宋儒周、程、張 子,雅意談繹,著為書傳。理學既明,象數未悉,自卲子 始得卦圖,作《皇極經世》。蓍圖占法雖亡,朱子據理攷 之而復存。默證神明,不岐於器;顯徵象變,不岐於道。 今學者得睹先後天之大全,不束管窺之一覺,其於 《易》也為有功矣。嗣後宋、元諸儒得以次第推明,皆二 先生之力也。迨我成祖文皇帝命諸儒修輯《周易大 全》,頒之學宮,士顓經者並以制義進取,於是置象數 不講,復二百餘年於茲矣。昔天子建官,先六太太卜 之司,與太宰並列。今縱不能修明古制,而執辭而忽 象,捐數以求理,毋乃得其一而遺其二乎?余友太史 氏陳明卿,博極群書,潛心理學,其於《經書大全》《蒙引》 皆有纂閱,往歲已梓行,其《四書大全》吳下為之紙貴。 今復刻其《羲經合訂》。大抵論卦必極其變,論理必極 其數,論辭必根之象,論象必極之像,以陰陽應人事, 而即以道義配禍福。覺古聖人一畫一字、一名一物, 無不出於憂世覺民之意,洵足祛諸子之偏,繼卲朱 之備。而孟白劉子復偕兒愈昌以所輯漢宋迄今談 《易》家言附刻其上,照《四書》例額曰「彙徵。」說採諸家,不 必一致,事援故實,足為世規。立卦生爻著其法,稱名 取類究其本。理數畢陳,體用具舉。陽明先生有言:《易》 者三才之道,自法象之大至,觕若廛肆,細若閻井。與 夫倮鱗蜚走,灌莽苞皂,符渾貫合。今合太史所訂及 孟白所輯觀之,始知《詩》《書》《禮》《樂》,舉屬範圍,天道民故, 無非二畫。灝乎大哉。《易》之為易。如是乃盡。縱有心妙 默成悟契畫前者,當不能舍是書而別求返約之歸 也已。時崇禎己卯仲春。

耿氏失名述古易

按錢一本序易有古今之分漢費直本初畫全卦再畫本卦又畫覆卦繫以彖爻與用九用六之辭後以一傳字加彖傳之首鄭元本于費本有省移初九至

用九爻位之文,加爻辭之上,合《彖傳》于經,于《彖傳》加 「彖曰」字,于《象傳》加《象曰》字。王弼本移《文言》附乾坤二 卦之後,加《文言》「曰」字,以孔子贊文之辭,本以釋經,乃 各附當爻,每爻加「象曰」字。歷代因之,是為今易。《漢藝 文志》云:「《易經》十二篇,呂大防定為經二卷,傳十卷,晁 說之釐為八卷,呂祖謙復定為十二卷,一以古為斷」, 是為《古易》。瀛海耿侯之述古《易》也。其自《彖傳》以下有 所更置序正者,《易》辭也。其于《易》畫上下二篇,以今文 上篇三十卦,一百八十爻,下篇三十四卦,二百有四 爻,通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古文上篇一十八 卦,一百有八爻;下篇一十八卦,一百有八爻,通為三 十六卦,二百一十六爻。變之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四爻。侯之言曰:「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之體也。 三十六卦二百一十六爻,《易》之用也。文王洩天地鬼 神之祕于指掌,其用至妙而難言,故寓不言之意于 譜卦之中,使學者得意而忘言。」嗚呼!得意忘言,茲侯 之述古之遐思乎?本至愚極陋,原不能言,而竊逆以 意。卦有六十四,而侯「譜之止于三十六,《乾卦》一爻之 策數也;爻有三百八十四,而侯譜之止于二百一十 有六,全《乾》六爻之策數也。侯嘗憂象數難明,而謂『象 數立,則天地鬼神未來之祕如指諸掌。舉全《易》之象 而統之于《乾》象,舉全《易》之數而統之于《乾》數。《乾象》立, 天下其有遺象乎?乾數立,天下其有遺數乎』?」本又反 覆以研侯意,反對三十六卦,其實又只是六大卦,如 卦之有六爻,自乾坤至《畜》《履》,合六卦為一大卦,自《泰》 《否》至《噬嗑》《賁》,自《剝》《復》至《坎》《離》皆然,此上篇三大卦也。 自《咸》《恆》至《損》《益》,合六卦為一大卦,自《夬》《姤》至《漸》《歸妹》, 自《豐》《旅》至《既》《未濟》皆然,此下篇三大卦也。乾坤陰陽 剛柔之所自始管領二大卦,如卦之初二兩爻剝復, 陽剛消長之際,管領二大卦,如五上兩爻,是又合三 十六而止成一卦六爻云爾,此正所謂「易簡而天下 之理得」,象豈遠乎哉?數豈多乎哉?此非今之學者所 易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