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119

此页尚未校对

是十六。蓋自其無朕之中,而無窮之數已具,不待安 排,而其勢有不容已者。卦畫既立,便有吉凶在裏。蓋 是陰陽往來交錯于其間,其時則有消長之不同,長 者便為主,消者便為客,事則有當否之或異,當者便 為善,否者便為惡,即其主客善惡之辨,而吉凶見矣。 故曰:「八卦定吉凶。」吉凶既決定而不差,則以之立事, 而大業自此生矣。此聖人作《易》,教民占筮,而以開天 下之愚,以定天下之志,以成天下之事者如此。但自 伏羲而上,但有此六畫,而未有文字可傳,到得文王、 周公,乃繫之以辭,故曰:「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 吉凶。」蓋是卦之未畫也,因觀天地自然之法象而畫。 及其既畫也,一卦自有一卦之象。象,謂有箇形似也, 故聖人即其象而命之名。以爻之進退而言,則如《剝》 《復》之類;以其形之肖似而言,則如《鼎》《井》之類。此是伏 羲即卦體之全而立箇名如此。及文王觀卦體之象 而為之《彖辭》,周公視卦爻之變而為之爻辭,而吉凶 之象益著矣。大率天下之道,只是善惡而已。但所居 之位不同,所遇之時既異,而其幾甚微。只為天下之 人不能曉會,所以聖人因此占筮之法以曉人,使人 居則觀象玩辭,動則觀變玩占,不迷于是非得失之 塗。所以是書夏、商周皆用之。其所言雖不同,其辭雖 不可盡見,然皆太卜之官掌之,以為占筮「之用」,有所 謂𦅸辭者,《左氏》所載,尤可見古人用《易》處。蓋其所謂 象者,皆是假此眾人共曉之物,以形容此事之理,使 人知所取舍而已。故自伏羲而文王周公,雖自略而 詳,所謂占筮之用則一。蓋即那占筮之中,而所以處 置是事之理,便在那裏了。故其法若粗淺,而隨人賢 愚,皆得其用。

上古之《易》,方是「利用厚生。」《周易》始有「正德」意。如「利貞」, 是教人利於貞正;「貞吉」,是教人貞正則吉。至孔子則 說得道理又多。

問:「伏羲始畫八卦,其六十四是文王重之邪?抑伏羲 自晝邪?」曰:「『《周禮》言:《易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便 見不是文王所畫。」又問:「然則六十四卦名,伏羲元有? 抑文王所立?」曰:「此不可攷。」潘子善問:「據十三卦所言, 恐伏羲時已有。」曰:「十三卦所謂蓋取諸《離》者,言結繩 而為罔罟,有離之象,非觀離而始有此也。」

問:「見《朋友記》答云:『先生謂伏羲只畫八卦,未有六十 四卦。今看《先天圖》,則是那時都有了,不知如何』?」曰:「不 曾恁地說,那時六十四卦都畫了。」又問云:「那時未有 文字言語,恐也只是卦畫,未有那卦名否?」曰:「而今見 不得。」

《易》大概欲人恐懼修省。

《易》《難》看,無箇言語可形容得。蓋爻辭是說箇影象在 那裏,無所不包。

「潔靜精微之謂《易》」,自是不惹著事,只懸空說一樣道 理,不比似它書,各著事上說。所以後來道家取之,與 《老子》為類,便是老子說話,也不就事上說。又曰:「潔靜 精微」,是不犯手。

文王,雖是有定象,有定辭,皆是虛說。此箇地頭,合是 如此處置,初不粘著物上。故一卦一爻,足以包無窮 之事,不可只以一事指定說。它裏面也有指一事說 處,如「利建侯」,「利用祭祀」之類。其它皆不是指一事說。 此所以見《易》之為用,無所不該,無所不遍,但看人如 何用之耳。到得夫子方始純以理言,雖未必是羲文 本意,而事上說理,亦是如此。但不可便以夫子之說 為文王之說。

卦分明是將一片木畫掛于壁上,所以為卦。爻是兩 箇交叉,是交變之義,所以為爻。

問:「『卦下之辭為《彖辭》,《左傳》以為𦅸辭』,何也?」先生曰:「此 只是彖辭。故孔子曰:『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如 『元亨利貞』,乃文王所繫卦下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 此名《彖辭》。彖,斷也,陸氏《音中語》,所謂『彖之經也。『大哉 乾元』以下,孔子釋經之辭亦謂之《彖》,所謂『彖之傳也。 爻下之辭,如『潛龍勿用』,乃周公所繫之辭,以斷一爻』』』」 之吉凶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謂《大象》之《傳》,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所謂《小象》之《傳》,皆孔子所作也。 「天尊地卑」以下,孔子所述《繫辭》之《傳》,通論一經之大 體,凡例無經可附,而自分上繫、下繫也。左氏所謂「𦅸」 字從系,疑亦是言《繫辭》。《繫辭》者,于卦下繫之以辭也。 有象辭,有占辭,有象占相渾之辭。

嘗得《郭子和書》云:「其先人說,不獨是天地,雷風水火 山澤謂之象,只是卦畫便是象。」亦說得好。

《易》之有象,其取之有所從,其推之有所用,非苟為寓 言也。然兩漢諸儒必欲究其所從,則既滯泥而不通; 王弼以來直欲推其所用,則又疏略而無據。二者皆 失之一偏,而不能闕其所疑之過也。且以一端論之, 「《乾》之為馬,《坤》之為牛」,《說卦》有明文矣。馬之為健,牛之 為順,在物有常理矣。至於案文索卦,若《屯》之有馬而 「無《乾》,《離》之有牛而無《坤》」,《乾》之「六龍」則或疑於《震》,《坤》之 「牝馬」則當反於乾,是皆不可曉者。是以漢儒求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