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126

此页尚未校对

說及。」讀《易》。曰:「《易》是箇無形影底物,不如且先讀。《詩》《書》 《禮》卻緊要。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易》只是空說箇道理,就此理會,能見得如何,不如《詩》 《書》《執》《禮》,皆雅言也」,一句便是一句,一件便是一件事。 學者欲看《易》,曰:「聖人不曾教學者看《易》,《詩》《書》《執》《禮》,皆 以為教,獨不及《易》。至於假我數年,卒以學」《易》,乃是聖 人自說,非學者事。蓋《易》是箇極難理會底物事,非他 書之比。如古者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只是以此 四者亦不及於《易》。蓋《易》只是一箇卜筮,書藏于太史, 太史卜以占吉凶,亦未有許多說話。及孔子始取而 敷繹為《十翼》《彖象》《繫辭》《文言》《雜卦》之類,方說出道理 來。當初只是卜筮之書耳。

「所示《易說》,足見玩意之深,不勝歎服。」此經書亦嘗伏 讀,然每病其未有入處,乃承見喻,使反復其論,蓋又 不知其所以對也。顧厚意不可以終辭,姑以己意略 疏其後,未知當否?惟高明裁之,復有以警誨之,則幸 甚。大抵聖經惟《論》《孟》文辭平易而切于日用,讀之疑 少而益多。若《易》《春秋》,尤為隱奧而難知者,是以平日 畏之而不敢輕讀也。

林學蒙問:「《易疏》論《連山》《歸藏》,一以為伏羲黃帝書,一 以為夏商之書,未知孰是?」答云:「無所考,當闕之。」 又問:「《論》上下二經為文王所分,果可信否?」答云:「亦不 必論。」

今欲正之,莫若討論諸經之說,各立家法,而皆以注 疏為主。如《易》則兼取胡瑗、石介、歐陽修、王安石、邵雍、 程頤、張載、呂大臨、楊時。

《太極》

或問太極一陰陽。先生曰:一陰陽,道也;陰陽,器也。 趙師夏謂心為太極,林學蒙謂心具太極。師夏舉以 為問,先生曰:「這般處極細難說。看來心有動靜,其體 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用則謂之神。」

「天下之理,無獨必有對」,至「足之蹈之」,曰:「真箇是未有 無對者。」看得如此時,果是差異好笑。然亦有無對者, 一陰一陽相對者也。太極卻無對,五行中土亦無對。 然太極卻是與陰陽二物相對,五行中四物與土對。 四物有方土無方,四物皆資土故也。湖南學者云「善 無對」,不知惡乃善之對,惡者反乎善者也。

楊至問:「《通書》『水陰根陽,火陽根陰』,與『五行陰陽、陰陽, 太極為一截,『四時運行,萬物終始』,與『混兮闢兮,其無 窮兮』為一截。『混兮』是『利貞誠之復,闢兮是『元亨誠之 通。注下『自五而一,自五而萬』之說,則是太極常在貞 上,恐未穩』』』。」先生曰:「便是猶有此等硬說處。」

《易》言「太極生兩儀」,一生二也,所以大衍之數虛一。周 子言「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則一在二中。然要其 實,一雖生二,依舊只在二中,但《易》擿出說耳。

楊道夫問:「竊謂夫子之道如太極,天下之事如物之 有萬。物雖有萬,而所謂太極者則一;太極雖一,而所 謂物之萬者未嘗虧也。至于曾子以忠恕形容一貫 之妙,亦如今人以性命言太極也。不知是否?」曰:「太極 便是一。到得生兩儀時,這太極便在兩儀中;生四象 時,這太極便在四象中;生八卦時,這太極便在八卦」 中。

太極中全是具一箇善,若三百八十四爻中,有善有 惡,皆陰陽變化以後方有。

答程迥云:「『某前書所謂太極不在陰陽之外』者,正與 來教所謂『不倚于陰陽而生陰陽者合。但某以形而 上下者,其實初不相雜,故曰『在陰陽之中;吾丈以形 而上下者,其名不可相雜,故曰『不在陰陽之外』。雖所 自而言不同,而初未嘗有異也。但如今日所引舊說, 則太極乃在天地未分之前,而無所與于今日之為』』」 陰陽。此恐于前所謂「不倚于陰陽而生陰陽」,有自相 矛盾處,更望詳考見教。

《答張栻》云:《太極圖》立象盡意,剖析幽微,周子蓋不得 已而作也。觀其手授之意,以為唯程子為能受之。程 子之祕而不示疑,亦未有能受之者爾。夫既未能默 識于言意之表,則道聽塗說,其弊必有甚焉。觀其《答 張閎中書》云:「書雖未出,未嘗不傳,第患無受之者。」及 《東見錄》中論橫渠清虛一大之說,使人向別處走。不 若且只道敬,則其微意亦可見矣。若《西銘》,則推人以 知天,即近以明遠,于學者之用為尤切,非若此書詳 于天而略于人,有不可以驟而語者也。孔子雅言《詩》 《書》執禮,而于《易》則鮮及焉,其意亦猶此耳。韓子曰:「堯 舜之利民也大,禹之慮民也深。」其周子、程子之謂乎! 某向所謂微意者如此,不識高明以為何如。

《太極圖》「無極而太極。」上一圈即是太極,但挑出在上 太極一圈,便是一畫,只是撒開引長一畫。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四象、八卦。皆有形狀。至于 太極。有何形狀。故周子曰:「無極而太極。」正謂無此形 狀。而有此道理耳。

㬊淵問太極兩儀、五行。先生曰:「『兩儀即陰陽。陰陽是 氣,五行是質。『立天之道』,曰陰與陽是氣;立地之道』,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