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22

此页尚未校对

《易數》」一卷。陳高。

右數:三部,三卷。

《大衍元圖》一卷。《唐·僧一行》

《鉤隱圖》三卷。劉牧。

《續鉤隱圖》一卷。黃黎獻:

《周易稽賾圖》三卷。《荊州田家書目》:

《龍圖》一卷。

《河圖洛書解》一卷。沈濟。

《伏羲俯仰畫卦圖》一卷。彭汝礪:

《周易乾生歸一圖》十卷。彭汝礪:

《荊定易圖》一卷。

《八卦小成圖》一卷。

右圖:十部,二十三卷。

《周易音》一卷。東晉《尚書郎李軌》。

《周易音》一卷。范氏。

《周易并注音》七卷。唐·陸德明

《雜音》三卷。《唐志》。

《周易釋音》一卷。《陸德明》。

右音。五部,十三卷。

《乾坤鑿度》二卷。伏羲文,黃帝演,倉頡修。

《乾鑿度》二卷。鄭元注。

《易緯稽覽圖》七卷。鄭元注。

《京房易鈔》一卷。

右《纖緯》。四部,十二卷。

《太元經》九卷。揚雄撰。宋衷注。

《太元經》十卷。陸績宋衷注。

《太元經》十卷。蔡文卲注。

《太元經》十二卷。《陸績注》。

《太元經》十四卷。《虞翻注》。

《太元經》十二卷。《范望注》。

《太元經講疏》四十六卷。章察。

《太元經發隱》三卷。章察。

《說元》一卷。王涯。

《元賾》一卷。

《太元經》六卷。《王涯注》。

《太元經》十卷。宋維翰注。

《太元經》十卷。林瑀注。

《太元經傳》三卷。杜元穎撰。

《太元經疏》十八卷。郭元亨:

《演元》十卷。陳漸:

《補正太元經》十卷。范諤昌:

《太元經釋文》一卷。林瑀:

《太元經手音》一卷。程賁:

《太元音訓》一卷。《馮元》:

《太元圖》一卷。林共。

《元圖發微》三卷。

《太元正義》一卷。孫冑:

《太元叩鍵》一卷。

《通元》十卷。晉:王長文

《洞極真經》一卷。

《元包》十卷。唐衛元嵩撰。《蘇源明傳》,李江注。

《太易》十五卷。唐張志和撰。

《潛虛》一卷。司馬溫公作《擬太元》:

右《擬易》。二十九部,二百三十一卷。

凡《易》十六種,二百四十一部,一千八百九十卷。

宋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

《易經》十二篇。《上下經》及《十翼》

今《易》乾卦至「用九」 ,即古《易》之本文。鄭康成始以《彖象》連《經》文,王輔嗣又以《文言》附乾坤二卦,至於文辭連屬,不可附卦爻,則仍其舊篇。自康成、輔嗣合《彖辭》《文言》於經學者,遂不見古本。秦漢之際,《易》亡《說卦》,宣帝時河內女子發老屋得之。後漢荀爽《集解》,又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東萊呂氏因晁氏書,參攷傳記,復定為十二篇。朱文公曰:「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繫,故繫之周簡袠重大,故分為上下兩篇。經則伏羲之畫,文王、周公之辭也。」 并孔子所作之傳十篇,凡十二篇。中間頗為諸儒所亂。近世晁氏始正其失,未能盡合古文。呂氏又更定著為《經》二卷,《傳》十卷,乃復孔氏之舊。又曰:「《易》更三聖,制作不同。包羲氏之象,文王之辭,皆依卜筮以為教,而其法則異。孔子之贊,一以義理為教,而不專於卜筮,豈其故相反哉?俗之淳漓既異,故為教為法不得不異,而道未嘗不同也 。」 孔穎達云:「《十翼》謂《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繫》《下繫》,《文言》《說卦》《序卦》《雜卦》。」

《易傳周氏》二篇。字王孫。

《服氏》二篇。光。

《楊氏》二篇。何?

《王氏》二篇。同。

《儒林傳》:「田何授王同、周王孫、丁寬服生,皆著《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