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25

此页尚未校对

《履》「虎尾虩虩,亹其屋」日。之《離》。「《需》有衣。」「孰飪夫乾?」寉然天地壹。「犕牛乘馬,參天兩地,重門擊𣝔,燥萬物者莫暵于離,雜而不越為馰顙」,又引「地可觀者莫可觀于木」,井法也,今《易》所無。《周禮注》引「其刑剭襦有衣絮」,參天兩地而奇數,巽為宣髮,緇衣引恆,其德偵深衣引直,其政方其義也。《史記》引《乾》稱「蜚龍鴻漸于般,狐涉水濡其尾」,《後漢劉修碑》「動乎儉中,鬼神富」謙。《魏文帝紀注》太史許芝引「初六履霜,陰始凝也」,《內則》注引「《明夷》睇于左股」,郎顗引「困而不失其所」,無「亨」字。《史記索隱》、劉向《別錄》云「《易》家有救氏」注。

連山《歸藏》。不著錄

桓譚《新論》曰:「《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漢世蓋有二昜矣。」《水經注》引《連山易》曰:「有崇伯鯀伏于羽山之野。」《帝王世紀》引《連山易》曰:「禹娶塗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注:《唐志》有十卷,蓋劉炫偽作,梁元帝三十卷,在五行家。

《禮運坤乾》注其書存者有《歸藏》。注:晉中經有之。《隋》《唐志》皆十三卷,今唯存《初經》《齊母本蓍》三篇。《初經》云「《初乾》《初奭》。」初《艮》,初《兌》,初《犖》:初離初釐初《巽》卦皆《六書》。漢上朱氏謂:「伏羲初畫八卦,因而重之者也。」

《齊母經》云:「瞿有瞿有。」「《宵梁》為酒」,尊于兩壺兩羭,飲之三日然後鯀。「士有澤,我取其魚。」見《爾雅疏傳》注所引。若君子戒車,小人戒徒,有鳧鴛鴦,有鴈鷫鷞,有白雲自蒼梧入大梁,上有高臺,下有雝池,若以賈市,其冨如河漢。昔女媧筮張雲幕,枚占之曰:「吉。」昭昭九州,日月代極,平均土地,和合四國。黃神將戰,筮於巫咸。帝堯降二女,以女舜,殷王其國,常母谷,羿彃十日,明夷曰:昔夏后啟筮,乘龍飛以登于天,睪陶占之曰:「吉。」昔者河伯筮與洛戰,而枚卜昆吾占之,不吉。昔夏后啟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鈞臺,枚占皋陶曰:「不吉。」昔夏后啟筮享神于晉之墟,作為璿臺于水之陽。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于熒惑,曰:「不吉,不利出征,唯利安處。彼為貍,我為鼠,勿用作事,恐傷其父。」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強,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孔穎達謂偽妄之書,非殷《易》也。按《周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連山首《艮》,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首《坤》,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周易》首《乾》,杜子春云:《連山》,伏戲,《歸藏》黃帝。《山海經》云:「伏羲氏得《河圖》,夏后氏因之,曰《連山》。黃帝氏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列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姚信謂:「連山氏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歸藏氏得《河圖》,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皇甫謐謂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曰《歸藏》。

《世譜》:神農,一曰連山氏;列山氏;黃帝,一曰歸藏氏。張行成謂:「《連山》,天《易》也;《歸藏》,地《易》也。有法數而未有書;《周易》,人《易》也,始有書矣。先儒謂夏殷易以七八不變者占。」注:《左氏傳》:穆姜筮《艮》之八,《晉語》公子重耳筮得貞《屯》《悔》《豫》皆八,董因筮之,得《泰》之八。《周易》以九六變者占,而沙隨程氏曰:古之筮者,兼用三《易》之法。衛元之筮,遇《屯》,曰「利建侯。」是《周易》或以不變者占也。季友之筮,遇《大有》之《乾》,曰「同復於父,敬如君所。」此固二《易》辭也。既之《乾》,則用變矣。是《連山》《歸藏》或以變者占也。夾漈。鄭氏以為《連山》用三十六策,《歸藏》四十五策,《周易》四十九策。《子華子》曰:出於一,立於兩,成於三。《連山》以之而呈形,《歸藏》以之而御氣,《大易》以之而立數。《春秋演孔圖》云,孔子修《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陽、《豫》之卦。宋均注謂夏、殷之卦名,蓋意之也。元豐中,《三墳》始出於唐州北陽民家,曰:「山氣形天皇。」伏羲氏本山墳而作《易》,曰《連山》,人皇。神農氏本氣墳而作《易》,曰《歸藏》,地皇。黃帝氏本形墳而作《易》,曰坤乾雖不畫卦,而《連山》大象八,曰君臣民物、陰陽兵象而統以山;《歸藏》大象八,曰《歸藏》生動、長育、止殺而統以氣;《坤乾》大象八,曰天地日月、山川、雲氣而統以形。皆八而八為六十四。龜山楊氏曰:「是書太古。」《河圖代姓紀》曰:「博厚而濁,謂之《太易》。」太易之數三,是以形數名《易》,知其非古書也。揚雄《太元》日始于寅,義取《連山》。衛元嵩元包卦首于坤,義取《歸藏》。司馬公《潛虛》亦取《歸藏》云。晉郭璞摹《洞林》乎《連山》。

《子夏易傳》。不著錄

《隋志》:《周易》二卷,《子夏傳》,殘缺。梁六卷。《釋文序錄》:「《子夏易傳》三卷。」 《卜商七略》云:「漢興,韓嬰傳。」 《中經簿錄》云:「丁寬作。」 張璠云:「或馯臂子弓所作。」 《薛虞記》:《唐志》二卷,今本十卷。案陸德明《音義》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 今本作「『地藏水而澤,水得地而安』,但小異耳。束帛戔戔作殘殘。」 又云:「五匹為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