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33

此页尚未校对

溫公其說近於《術數》,未知其信然否。

陳氏曰:未詳何人。蓋為邵氏之學而專乎「術數」 者也。

《兼山易解》二卷,《傳家易說》十一卷

晁氏曰:郭忠孝撰。忠孝,字立之,河南人。頗明象數,自謂得李挺之《卦變論》于陳子惠,因亟讀有得焉。靖康中,持憲關右,死于難,故其書散落大半。陳氏曰:《傳家易說》十一卷,沖晦處士郭雍頤正撰。自言其父忠孝受學於程伊川,伊川示以《易》之《艮》,曰:「艮,止也。學道之要,無出於此。」 自是方覺讀《易》有味。牓其室曰「兼山」 ,立身行道,皆自止始。兵興之初,先人舊學掃地,念欲補續其說,中心所止者,艮止也。潛稽《易》學,以述舊聞,用傳于家。忠孝,字立之,名將,樞密逵之子。自言得先天卦變於河陽陳安民子惠,其書出李挻之,由是頗通象數。仕為永興軍路提刑,死於狄難,其書散逸。雍隱居陝州長楊山中,帥守屢薦,召之不至。由處士封頤正先生。其後提舉趙善譽言于朝,遣官受所欲言,得其《傳家兵學》六卷以進,時淳熙丙午也。

王湜《易學》一卷。

晁氏曰:皇朝王湜同州人。早潛心於康節之學,其序曰:「康節有云:『理有未見,不可強求使通。故愚於《觀物篇》之所得,既推其所不疑,又存其所可疑,亦以先生之言自慎,不敢輕其去取故也』。」

《河圖解》二卷。

晁氏曰:皇朝康平撰。凡五十二篇。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

南軒張子曰:嗚呼!此真麻衣道者之書也。其說獨本於羲皇之畫,推乾坤之自然,考卦脈之流動,論反對變復之際,深矣。其自得者歟?希夷隱君,實傳其學,二公高視塵外,皆有長往不來之願,抑列禦寇莊周之徒歟?雖然,概以吾聖門之法,則未也。形而下者謂之器,或者有未察歟?其說曰:「六十四卦,惟《乾》與《坤》,本之自然,是名真體。」 又曰:「六子重卦,乾坤雜氣,悉是假合,無有定實。」 予則以為六子重卦,皆乾坤雜氣之妙用,真實自然,非假合也。希夷述其說曰:「學者當於羲皇心地上馳騁,無於周孔腳足下盤旋。」 予則以為學《易》者須於周孔腳足尋求,然後羲皇心地上可得而識。推此可概見矣。然其書之傳,固非牽於文義、鑿於私意者所可同年而語也。

陳氏曰:舊傳麻衣道者授希夷先生。崇寧間,廬山隱者李潛得之,凡四十二章,蓋依託也。朱侍講云:南康戴主簿師禹撰,乃不唧𠺕底禪,不唧𠺕底脩養法,不唧𠺕底時日法。王炎曰:「洛水李壽翁侍郎,喜論《易》,炎嘗問曰:『侍郎在當塗板行《麻衣新說》如何』?李曰:『程沙隨見屬』。炎曰:『恐託名麻衣耳。以撲錢背面喻八卦陰陽純駮,此鄙說也。以泉雲雨為陽水,以澤為陰水,與夫子不合』。」 李曰:「然。然亦有兩語佳。」 炎曰:「豈非學者當於羲皇心地上馳騁,不當於周孔腳跡下盤旋耶?然此二語亦非也。無周孔之辭,則羲皇心地,學者何從探之?」 李無語。李名椿。

《易正誤》一卷。

陳氏曰:不知何人作也。稱其名曰「敭」 ,又稱「元祐以來」 云云,則近世人也。据序為書三篇:曰正誤,曰脫簡,曰句讀。今所存惟《正誤》一篇,大抵增益郭、范之說,故并附二書冊後。

《周易外義》三卷。

陳氏曰:不知何人作,載於《三朝史志》,則其來亦久矣。大抵於《易》中所言及於制度名物者,皆詳註之,於《易》之本旨,無所發明,故曰「外義。」

《廣川易學》二十四卷。

陳氏曰:「中書舍人東平董逌彥達撰。」

《周易窺餘》十五卷。

陳氏曰:資政殿學士金華鄭亨仲撰。兼取象義,不解《乾坤》二卦,獨自《屯》卦始。剛中嘗得罪秦檜,豈其於乾坤之義有所避耶?

鄭東卿《易卦疑難圖》二十五卷。

《自序》富沙丘先生告某曰:「《易》盡在畫中,當求諸畫中,始得其理。若《易》之用,則畫有所不盡。」 於是畫一卦置之座,則六十四卦周而復始,積日累月,幾五年而後有所入。醫卜算曆之書,黃老丹竈之說,經傳子史,凡與《易》相涉者,皆博觀之,不泥於文字,而一採其意旨,以求於吾之卦畫,則始之六十四卦,皆一理也,一理皆本於吾之一心,心外則無理,理外則無心,心理混融,與象數體用冥而為一。言乎?天地之大,蚊蝱之細,皆不出于吾之心內焉,聖人豈欺我哉?

陳氏曰:其書以六十四卦為圖,外及《六位》《皇極》《先天》《卦氣》等圖,各附一論說。末有《繫辭解》,自言其學出於富沙丘先生,以為《易》理皆在於畫中。於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