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多而法愈亂,因為考誤。

按:程子《易傳》依王輔嗣本,朱子《本義》用呂伯恭本,原不相同。自克齋董氏合之,移朱子本以就程子之書。明初兼用之取士,其後學者多置程《傳》,專主朱義。於是姑蘇成矩叔度為奉化教諭,削去程《傳》,乃不更正,以從朱子之舊。當新鋟時,楊文懿守陳序之,有云:「是編異朱子元本,亦以便士也。好事者何容喙哉?」 文懿蓋心非之而不能奪也。今用之三百年,習《易》者茫然不知《本義》、元本若矩者,豈非朱子之罪人歟?

《朱文公易說》二十三卷。

董真卿曰:「文公孫鑑子明。集語錄為。《易說》二十三卷。淳祐壬子序之。」 鑑仕至吏部侍郎。湖廣總領。

董銖《周易師訓》。未見

董真卿曰:「銖字叔重。槃澗先生。饒州德興人。朱子門人。」 登嘉定戊辰第。迪功郎。婺州金華尉。黃勉齋誌其墓。

詹體仁《周易象數總義》一卷。

真德秀狀曰:體仁字元善,其先固始人,遷建之武夷,中進士乙科,光宗朝為太常少卿。陛對,首陳父子至恩之說,以感動上意。其略謂:「《易》於《家人》之後,次之以《睽》,《睽》之上九曰:『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夫疑極而惑,凡所見者皆以為寇,而不知實其親也。孔子釋之曰:『遇雨則吉,群疑亡也』。」 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絕。方其未通也,堙鬱煩憒,若不可以終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釋,如遇雨焉,何其和悅而條暢也。官至司農卿。

劉爚《易經說》:

真德秀曰:「公蚤受學於屏山劉先生、藉溪胡先生,盡得義理精微之蘊。晦庵朱先生以道術為學者師,公出入其門,切磨講貫者數十年,視他從游之士為最久,而所造為獨深,其學粹然一出於正。」

馮椅《厚齋易學》。《宋志》「五十卷。」未見

《宋史》:「椅字儀之,南康都昌人。」

《中興藝文志》:寧宗嘉定十年,馮椅為《輯注》《輯傳》《外傳》,以程沙、隨、朱文公雖本古《易》為注,猶未及盡正孔《傳》名義,乃改《彖》曰、《象曰》為「《贊》曰」 ,以《繫辭》之辭即為《彖》,繫爻之辭即為象。王弼本《彖曰》《象曰》乃孔子釋《彖》《象》,與商飛卿說同,又改《繫辭》上下為《說卦上中》,以《隋經籍志》有《說卦》三篇云。

董真卿曰:「按朱子謂《彖傳》釋《彖辭》,《象傳》釋《爻辭》,《傳》則通釋卦爻之辭,故統名曰《繫辭傳》,恐不可改《繫辭傳》為《說卦》。蓋《說卦》之體,乃分別八卦方位與其象類,故得以說卦名之。《繫辭傳》兩篇,釋卦爻之義例,辭意為多,恐不得名之《說卦》也。」 此足以辨馮氏之非。

蔡淵《周易經傳訓解》四卷。存止三卷《易象意言》, 卦爻辭 旨、 象數餘論, 古易葉韻。俱佚

董真卿曰:淵字伯靜,號節齋,建安人,西山文節公長子也。其《易經》二篇,以孔子《大象》置逐卦辭之下,《彖傳》又置《大象》之後,《小象》置各爻辭之後,皆低一字以別卦。《爻辭》《繫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亦低一字。又有《卦爻辭旨論六十四卦大義》,《易象意言》《雜論卦爻十翼》《象數餘論》《雜論易大義》。開禧乙丑自序。

吳昶《易論》。

程敏政曰:「淳熙丙申,文公以掃墓歸婺源,先生率先執經館下。久之,偽學黨作,弟子多更名他師,而先生徒步寒泉精舍,就正所學。文公深嘉之。先生所著有《易論》及《書說》八十卷。」

何萬《易辨》。《通考》三卷。《淵源錄》。《通考》三卷。

《中興館閣錄》:「萬字一之,長樂人。淳熙四年正月除著作郎。」

李舜臣《易本傳》。《宋志》「三十二卷。」

《宋史》:「李舜臣字子思,隆州井研人。」

王應麟曰:李舜臣《易傳》跡《坎》離之從中起,較震巽之偏而不中。謂舍本卦而論他卦為不然,謂某從某卦來為妄。

胡一桂曰:西蜀隆山李先生,優于明象者也。其論《坤卦》直曰:「《乾》既稱馬,《坤》不得不稱牝以別之。」 殊不知彖文王所作,文王彖乾,何嘗稱馬而顧于坤乃稱牝以求別于乾也。此亦祖《說卦》以為論,其失甚矣。

倪思《易訓》。《宋志》「三十卷。」《易說》二卷。

《館閣續錄》:「倪思字正甫,吳興人。乾道二年進士及第。淳熙十四年除著作郎,十六年為將作少監。」

蔡戡《易解》。

《興化府志》:「字定夫,莆田人。乾道二年進士,官寶謨閣直學士。」

陳炳《易講義》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