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81

此页尚未校对

《大易篇》

《大易》「不言有無」,言「有無」,諸子之陋也。

《易》語天地陰陽,情偽至隱賾而不可惡也。諸子馳騁 說詞,窮高極幽,而知德者厭其言,故言為非難,使君 子樂取之為貴。

《易》一物而三才:陰陽,氣也,而謂之天;剛柔,質也,而謂 之地;仁義,德也,而謂之人。

《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故撰德於卦,雖爻有小大, 及繫辭其爻,必喻之以君子之義。

「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與!陰陽天道,象之成也;剛 柔地道,法之效也;仁義人道,性之立也;三才兩之,莫 不有乾坤之道。

陰陽、剛柔、仁義之本立,而後知趨時應變,故「乾坤毀 則無以見《易》。」

六爻各盡利而動,所以順陰陽、剛柔、仁義、性命之理 也,故曰「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陽遍體眾陰」,眾陰共事一陽,理也。是故二君共一民, 一民事二君,上與下皆小人之道也。一君而體二民, 二民而宗一君,上與下皆君子之道也。

吉凶變化,悔吝剛柔,《易》之四象與悔吝,由贏不足而 生,亦兩而已。

《尚辭》則言無所苟,「尚變」則動必精義,「尚象」則法必致 用,「尚占」則謀必知來,四者非知神之所為,孰能與於 此。

《易》非天下之至精,則詞不足待天下之問,非深不足 通天下之志,非通變極數,則文不足以開物,象不足 以制器,幾不足以成務,非周知兼體,則其神不能通 天下之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示人吉凶」,其道顯矣。「知來藏往」,其德行神矣。語蓍龜 之用也。

《顯道》者,危使平,易使傾,「懼以終始,其要無咎」之道也。 「神德行」者,寂然不動,冥會于萬化之感,而莫知為之 者也。受命如響,故可與酬酢。曲盡鬼謀,故可以祐神。 開物於幾先,故曰「知來。」明患而弭其故,故曰「藏往極 數。」知來,前知也。前知其變,有道術以通之,君子所以 措於民者遠矣。

潔靜精微,不累其跡,「知足而不賊」,則於《易》深矣。 天下之理得,元也;會而通,亨也;說諸心,利也;一天下 之動,貞也。

《乾》之四德,終始萬物,迎之隨之,不見其首尾,然後推 本而言,當父母萬物。

彖明萬物資始,故不得不以元配乾;坤其偶也,故不 得不以元配《坤》。

仁統天下之善,禮嘉天下之會,義公天下之利,信一 天下之動。

六爻擬議,各正性命,故「乾德旁通」,不失太和,而利且 貞也。

顏氏求龍德正中而未見其止,故擇《中庸》得一善則 拳拳服膺,嘆夫子之忽焉前後也。

《乾》三四位過中重剛,庸言庸行,不足以濟之,雖大人 之盛,有所不安,外趨變化,內正性命,故其危其疑,艱 於見德者,時不得舍也。九五大人化矣,天德位矣,成 性聖矣,故既曰「利見大人」,又曰「聖人作而萬物睹。」亢 龍以位畫為言,若聖人則不失其正,何「亢」之有? 聖人用中之極,不勉而中,有大之極,不為其大,大人 望之所為,絕塵而奔,峻極於天,不可階而升者也。 《乾》之《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乃大人造位天德, 成性躋聖者爾。若夫受命首出,則所性不存焉,故不 曰「位乎君位」而曰「位乎天德」,不曰「大人君」矣而曰「大 人造」也。

庸言庸行,蓋天下經德達道,大人之德,施于是者溥 矣;天下之文,明于是者著矣。然非窮變化之神,以時 措之宜,則或陷於非禮之禮,非義之義,此顏子所以 求「龍德」正中,乾乾進德,思處其極,未敢以方體之常 安吾止也。

惟君子為能與時消息,順性命、躬天德而誠行之也。 精義時措,故能保合太和,健利且貞,孟子所謂終始 條理,集大成於聖智者與!《易》曰:「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 利貞。」其此之謂乎!

成性則躋聖而位天德。《乾》九二正位於內卦之中,有 君德矣,而非上治也。九五言「上治」者,言乎天之德,聖 人之性,故捨曰「君」而謂之「天」,見大人德與位之皆造 也。

大而得易簡之理,當成位乎天地之中,時舍而不受 命,《乾》九二有焉。及夫化而聖矣,造而位天德矣,則富 貴不足以言之。

「樂則行之,憂則違之」,主於求吾志而已,無所求於外。 故「善世博化」,「龍德而見」者也。若潛而未見,則為己而 已,未暇及人者也。

「成德為行」,德成自信,則不疑所行,日見乎外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