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3 (1700-1725).djvu/97

此页尚未校对

在《益》之二,則曰「弗克違正吉」,而不曰「元」,爻位俱陰,且 在下也。儻不能正,則不吉矣。《既濟》之三,以陽居陽,又 履文明之極,有尊高之象,故曰「高宗伐鬼方。」《未濟》之 四,以陽居陰,又近于五,有威權之象,故曰:「震用伐鬼 方。」事在君,故曰「小人勿用」;事在臣,故曰「有賞于大國。」 其勢皆久,故皆曰「三年。」如《泰》之六五,所以下配者,福 九二也,故曰:「以祉元吉。」《歸妹》之女,利在少者,故曰「其 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此同之中,又有異焉者也。 若乃躡《乾》之尾而謂之「履虎」,則《履》之三四,有不得不 同辭也。礙于一陽而謂之「觸藩」,則《壯》之三上,有不得 不同辭也。言不富以其鄰者二,而皆在于《坤》,豈非陰 性至虛而易從也?《歟》?言《有孚》《攣如》者二,而皆在于《巽》, 豈非風勢無常而易牽也?《歟如》《履》《歸妺》之下,而皆言 「眇跛」者,《兌》為毀折故也。《中孚》《小畜》之上,而皆言「月幾 朢」者,《巽》為長女故也。以至「剛中而應,大亨以正」者,《臨》 《無妄》之所同,而曰「天之道」,曰「天之命」,則《臨》《無妄》之所 以異也。「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者,《睽》《鼎》之所同, 而曰「小事吉」,曰「是以元亨」,則《睽》《鼎》之所以異也。《臨》《無 妄》《睽》《鼎》之同之異,無卦而不有者也。是故以同觀同, 見《易》之宗;「以異觀異」,見《易》之理;「同異異同」,盡《易》之體。

《通證篇》
第五

辭無通則不足以該萬化之功,象無證則不足以立 一物之性。是故不同之同所以為通;一定之定乃以 為證。乾之卦既取象于龍矣,而《說卦》則又以震為龍。 坤之卦既取象于馬矣,而《說卦》則又以乾為馬。豕者 《坎》之屬也,「羸豕蹢躅」乃見于《姤》之初六,是巽亦可以 為豕矣。「羊」者兌之屬也,「羝羊觸藩」乃見于《大壯》之上 六,是震亦可以為羊矣。以至坎之為水一也,及居雷 天之上,則水為雲,豈非在天成象故乎?《巽》之為風一 也,及居地水之下,則風又為木,豈非在地成形故乎? 此以不同為通者也。至于高者為首,下者為趾,《晉》《姤》 之上,皆謂之角;《遯》《既濟》《未濟》之初,皆謂之尾,言輔、言 耳,皆在上爻;曰「腓」、曰「隨」,皆居下體;言「雉」必有離,言「狐」 必有坎,言「金」必剛,言「血」必陰,言「冥」必上,言「黃」必中,「利 涉大川」必有乾、巽之德,「利見大人」必有九五之君。少 者三四,多者八九,若合符契,然則是一定為證者也。 然則觀《易》之道,既欲其通,又欲其定,通以盡其變,定 以立其常,變而不窮者,天之道也;常而不亂者,地之 德也。知常知變,然後可以見《象》辭之則也。

《釋卦篇》
第六

重卦之說,自古而疑,爭求一當,互起而非。聖言具在, 反覆而思之。案《繫辭》云:「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 卦,以佃以漁,蓋取諸《離》。」至神農時乃有益與噬嗑,是 卦至神農而備矣,宜其先儒以為神農重卦也。又曰: 「《易》之興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 德之基,謙德之柄。」如是累數九卦,極言其德,以明憂 「患之故」,是此九卦皆自文王而有矣,宜其先儒以為 文王重卦也。若謂伏羲之時已有變卦,則如上九卦 皆當有之矣。是九卦者皆是伏羲而有,則是上世作 《易》者之憂患也,而何與于中古乎?若謂文王始重卦, 則不應神農時已有《噬嗑》與《益》,直謂為《噬嗑》《益》見于 神農之時,遂謂神農重卦,則又淺者之見也。先儒云: 「昔者聖人作《易》,幽贊于神明而生。蓍」,作者,創造之謂, 神農以後便為述修,不可謂作,蓋欲引之以為伏羲 重卦。案孔子曰:「作《易》者其有憂患乎?」乃指中古而言。 是《易》于文王尚可言作,而況神農以後哉?又案神農 時已有《益》與《噬嗑》,則言夏禹文王重卦者,可不攻而 自破。此亦未有通論。何者?《易》非難見之書,史遷非寡 學之士,秦火之餘,文字已滅者,史遷尚能求之,況所 未嘗焚卜筮之書乎?借謂史遷于《易》未詳,如揚雄于 《易》可謂詳矣,而雄之言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 雄豈無據而云哉?此可以為疑,而未可以為辨也。今 言文王重卦者以孔子,言神農重卦者亦以孔子,言 伏羲重卦者,又以孔子據後說,則指前說為偽;案前 說則以後說為非。反覆求之,不得其當,則併于《繫辭》 而疑之。謂諸儒不定,故求決于孔子;疑又甚,則曰「是 非孔子之言也。」如此將安據哉?此重卦之說,所以未 免于疑也。然以理推之,六十四變,或自古而有,而有 六十四卦之名,則自文王而始也。蓋卜筮之書,隨世 隨變,其所起之法,所占之辭,代有不同。其不得而異 者,唯六十四變以成《易》爾。亦猶三代所建,子丑寅各 異,其不得而異者,唯十有二月以成歲爾。是故《周禮》 大卜掌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 皆八,其別皆有六十四。考此,則《連山》《歸藏》之卦,自重 于三皇之時,而《周易》之卦,乃重于文王之世,故其書 謂之《周易》,理亦明也。文王以前,《易》道止于卜筮,文王 而後始用之修身、治人、為國,而《易》道始興于此;則謂 《易》之興于中古可也,謂《履》《謙》而下九卦作于憂患可 也,謂《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亦可;謂伏羲神農時 即有變卦亦可,至于六十四卦之名定于文王,而神 農之時乃有《益》《噬嗑》等卦,此則孔子因後世之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