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30

此页尚未校对

義。震陽動,故躁;兌陰說,故附決。躁者,有所去以達其怒也。附決者,雖始親而動不免于去也。平菴項氏曰:地之鹵,非不潤也,漸暵而乾,已而復潤。天下之潤者莫久焉,然不生物,以其潤氣之在外也。見于外者,其上則甘而為露,露之凝為霜;其下則鹹而為鹵,鹵之凝也為鹽,二者皆殺物之具也。鄭少梅謂剛者出金,鹵者出鹽,雖不生五穀,而寶藏興焉,此天地之仁也。」 沙隨程氏曰:「八卦之象,八物而已。充其類則有所謂百物不廢者,極其說則又可以類萬物之情。然《說卦》之象,有與卦爻相符者,如乾為天,坤為地之類是也;有不與卦爻相符者,如乾坤稱龍而不必在震,坤《屯》稱馬而不必在乾之類是也;有見于」 卦爻而《說卦》不載者,如《漸》之鴻,《中孚》之豚魚之類是也。有見于《說卦》而卦無之者,如為釜為布,為蠃,為蚌之類是也。若夫大琴謂之離,小罍謂之坎,此見于他書,而《易》與《說卦》,又可以類推也。進齋徐氏曰:「《易》道無窮,苟通其類,可以盡利。王弼所謂忘象忘言,固非《說卦》之意,而荀九家又逐一附益于《說卦》之後,亦豈足以盡擬議之神哉!雲峰胡氏曰:「此章廣八卦之象,凡百十有二,《本義》以為多有不可曉。蓋有當解者,有不必強解者,其中有相對取象者,如乾為天,坤為地之類是也。上文乾為馬,此則為良馬老馬,瘠馬駁馬。良取其德,老取其知,瘠取其骨,駁取其力,皆取其健也。上文坤為牛,此則為」 子母牛,取其生,生有繼,兼取其順也。乾為木果,結于上而圓。坤為大輿,載于下而方。震為決躁,巽為進退、為不果,剛柔之性也。《震》《巽》獨以其究,言剛柔之始也。坎內陽外陰,水與月則內明外暗。離內陰外陽,火與日則內暗外明。坎中實,故于人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離中虛,故于人為大腹。艮為閽寺、為指,陽之止也。兌為巫、為口舌,陰之說也。有相反取象者。震為大塗,反而艮則為徑路。「大塗」 陽闢乎陰,無險阻也。徑路陽阻而下陰不能闢也。巽為長、為高,反而兌則為毀折。長且高者,陽之上達。毀而折者,陰之上窮也。有相因取象者。乾為馬,震得《乾》初之陽,故于馬為善鳴。「馵足」 作足的顙。震陽下而陰上也。坎得《乾》中爻之陽,故于馬為「美脊亟心、下首薄蹄」 曳陽中而陰外也。善鳴似乾馬之良,美脊似乾馬之瘠也。「作足」 者,陽下而強,「薄蹄」 者,陰下而弱也。坤為大輿,《坎》于輿為多眚,《坤》中虛而力能載,《坎》中滿而下無力也。《巽》為木,《榦》陽而根陰也。《坎》中陽,故于木為堅多心,《艮》上陽,故于木為堅多節。《離》中陰而虛,故于木為科上槁。震為旉,乾為木果,艮為果蓏,木果,陽在上,果蓏,陽上而陰下也。有一卦之中,自相因取象者。坎為隱伏,因而為盜。巽為繩直,因而為工。艮為門闕,因而為閽寺。兌為口舌,因而為巫。有不言而互見者。乾為君,以見坤之為臣。乾為圜,以見坤之為方。「吝嗇」 者,陰之翕也,以見陽之闢。均者地之平也,以見天之高。為文者,物生于地,雜而可見也。知其始于天者,不可見矣。為柄者,有形之可執也。《乾》之氣不可執矣。離為乾卦,以見《坎》之為濕。《坎》為血卦,以見《離》之為氣。《巽》為臭,以見《震》之為聲。《巽》離《兌》三女。《震》為長子,而《坎》《艮》不言者,尊嫡也。于陽之長者,尊之也。《兌》少女為妾,而《巽》《離》不言者,少女從姊為娣,于陰之少者,卑之也。《乾》為馬,震、坎得《乾》之陽,皆言馬而《艮》不言者,《艮》止也,止之性非馬也。他可以觸類而通矣。

陳皋論卦辭爻辭誰作

孔子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 王與紂之事耶?」是以知卦爻之辭,皆文王所作也。且 六十四卦卦辭,皆不言文王與紂之事,惟直指卦德 及吉凶而已,獨爻辭有文王與紂之事,由是知爻辭 亦文王所作,非周公也。《小過》《小畜》云:「密雲不雨,自我 西郊。」文王自言己德之未及施也。「東鄰殺牛,不如西 鄰之禴祭。」此文王言紂之不道,神必不福之也。《泰·歸 妹》曰「帝乙。」歸妹,帝乙,紂之父,文王之所君也,故文王 多引之。箕子之《明夷》,亦文王時事也。居商之末,周德 初盛,豈非文王時乎?若周公之時,不得為衰世也。驗 此非周公之事明矣。或曰:武王克商之後,遂追號文 王。《升卦》不當云「王用亨于岐山」,升者,將升進其道,此 太王順民之心,避敵岐山下,因以興周之事也。若以 周未克商,不當號王。《文王世子》:「武王答文王曰:『西方 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則是文王未崩時,已有君 王之稱矣。又曰:武王觀兵之後,箕子始被囚奴,不應 豫言箕子之。《明夷》曰:「箕子聖賢,為紂不用,自晦其明 以蒙大難有日矣。」非因其囚奴而曰箕子之明夷也。 又曰:文王之時,紂尚南面,豈容自言己德受福勝商, 又欲抗君之國,言東西之相鄰耶?曰:文王自受命即 曰王矣,雖紂未滅國,人已王之,又何疑於相抗哉?當 紂之時,文王已專征伐,既克崇,又乘黎矣。《書》曰:「惟十 有一年,大統未集。」謂文王之十一年也。文王受命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