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為《經》二卷,《傳》十卷,乃復孔氏之舊云。洪武初,頒《五經》, 天下儒學而《易》兼用程、朱二氏,亦各自為書。永樂中, 修《大全》,乃取朱子卷次割裂,附之程傳之後。

《易經大全凡例》曰:「《程傳》《本義》既已並行,而諸家定本又各不同,故今定從《程傳》元本,而《本義》仍以類從。」

而朱子所定之古文仍復殽亂。彖即文王所繫之辭, 《傳》者,孔子所以釋經之辭也。後凡言《傳》放此,此乃《彖 上傳》條下義,今乃削《彖上傳》三字,而附於「大哉乾元」 之下。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繫 之辭也,乃《象上傳》條下義,今乃削《象上傳》三字,而附 於「天行健」之下文。言者,申《彖傳》《象傳》之意,以盡乾坤 二卦之蘊,而餘卦之說,因可以例推,乃《文言》條下義, 今乃削《文言》二字,而附於「元者善之長也」之下,其《彖》 曰、《象》曰,《文言》曰字,皆朱子本所無,復依程《傳》添入。後 來士子,厭程《傳》之多,棄去不讀,專用《本義》。

弘治三年會試「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賁」 題,陳輔文同考官揚守阯批曰:「《序卦》朱子無一言以釋其義,蓋以程子於諸卦之首疏析其義,已明且盡故也。今治經者專讀《本義》,《易》卷踰八百,而知有傳者不數人。此能知之而又善作,是用錄之,以激厲經生之不讀程傳者。」

而《大全》之本乃朝廷所頒,不敢輒改,遂即監版《傳義》 之本刊去程《傳》,而以程之次序為朱之次序。

虛齋蔡清《易經蒙引》謂之「今所竊刊行《易經本義》。」

今《四書》版本,每張十八行,每行十七字,而注皆

「小字,《書經》《禮記》並同,惟《易》每張二十二行,每行二十三字,而《本義》皆作大字,與各經不同。明為後來所刻,是依監版《傳義》本而刊去程《傳》。凡《本義》中言程《傳》備矣者,又添一《傳》曰而引其文,皆今代人所為也 。坊刻擅改古書,宜有嚴禁。」 是學臣之責。朱子《詩集傳序》、蔡仲默《書集傳序》,今南京刊《大全》本,改曰《詩經大全序》,「《書經大全序》,此即亂刻古書之一驗。幸監本尚存,其謬亦易見耳。」

相傳且二百年矣。惜乎朱子《定正》之書,竟不得見於 世,豈非《經》之不幸也夫。

朱子記嵩山晁氏《卦爻彖象說》,謂古經始變於費氏, 而卒大亂於王弼。此據孔氏《正義》曰:「夫子所作象辭, 元在六爻經辭之後,以自卑退,不敢干亂先聖正經 之辭。」王輔嗣之意,以為象者本釋經文,宜相附近,其 義易了,故分爻之象辭,各附其當爻下。如杜元凱注 《左傳》,分經之年,與傳相附,故謂連合經傳,始於輔嗣, 「不知其實本於康成也。」《魏志》:高貴鄉公幸太學,問博 士淳于俊曰:「孔子作《彖象》,鄭元作注釋,經義一也。今 《彖》《象》不與經文相連而注連之,何也?」俊對曰:「鄭元合 《彖》《象》於經者,欲使學者尋省易了也。」帝曰:「若合之於 學誠便,則孔子曷為不合以了學者乎?」俊對曰:「孔子 恐其與文王相亂,是以不合,此聖人以不合為謙。」帝 曰:「若聖人以不合為謙,則鄭元何獨不謙邪?」對曰:「古 意弘深,聖問奧遠,非臣所能詳盡。」是則康成之書已 先合之,不自輔嗣始矣。乃《漢書儒林傳》云:「費直治《易》 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文言》解說上下經,則以傳附 經,又不自康成始。朱子記晁氏說,謂初亂古制時,猶 若今之《乾卦》,蓋自《坤》」以下皆依此,後人又散之各爻 之下,而獨存乾一卦,以見舊本相傳之樣式耳。愚嘗 以其說推之,今《乾卦》「彖曰」為一條,「《象》曰」為一條,疑此 費直所附之元本也。《坤卦》以小象散于各爻之下,其 為象曰者八,餘卦則為象曰者七。此鄭元所連高貴 鄉公所見之本也。

程傳雖用輔嗣本,亦言其非古《易》。《咸》,九三「咸其股,亦 不處也」,傳曰云「亦」者,蓋象辭本不與易相比,自作一 處,故諸爻之象辭,意有相續者。此言「亦」者,承上爻辭 也。

《小畜》:九二,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本義》曰:亦者,承上爻義。

秦以焚書而《五經》亡,本朝以取士而《五經》亡,今之為 科舉之學者,大率皆帖括熟爛之言,不能通知大義 者也。而《易》《春秋》尤為繆盭。以《彖傳》合《大象》,以《大象》合 爻,以爻合小象,二必臣,五必君。陰卦必云小人,陽卦 必云君子,于是此一經者為拾瀋之書而《易》亡矣。取 胡氏《傳》一句兩句為旨,而以經事之相類者合以為 題,《傳》為主,《經》為客。有以彼經證此經之題,有用彼經 而隱此經之題,於是此一經者為射覆之書,而《春秋》 亡矣。

天順三年九月甲辰,浙江溫州府永嘉縣儒學教諭雍懋言:「比者浙江鄉試,《春秋》摘一十六段配作一題,頭緒太多,及所鏤程文乃太簡略而不統貫。且《春秋》為經,屬詞比事,變例無窮,考官出題,往往棄經任傳,甚至參以己意,名雖經題,實則射覆。乞敕禁止。」 上從之。

復程、朱之書以存《易傳》,備三傳、啖、趙諸家之說以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