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4 (1700-1725).djvu/8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八十九卷目錄

 易經部藝文一

  讓易經博士疏      後漢范升

  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奏議  前人

  外史論易          黃憲

  答虞翻書          孔融

  通易論          魏阮籍

  答周弘正請釋乾坤二繫詔  梁武帝

  請朱異奉述制旨易義表   簡文帝

  請武帝釋乾坤二繫表    周弘正

  負苓者說         隋王通

  進士策問        唐權德輿

  明經策問          前人

  進士策問          韓愈

  與董生言易辨       劉禹錫

  與劉禹錫論周易九六說書  柳宗元

  天行健賦         翟楚賢

  乾坤為天地賦        陸肱

  八卦賦           敬括

  枯楊生梯賦         前人

  謙賦            陸肱

  同人于野賦         周鍼

  拔茅賦           路蕩

  鴻漸于陸賦         崔陟

  鴻漸賦           陸贄

  田獲三狐賦         李咸

  射隼高墉賦         敬騫

  前題           武少儀

  得意忘言賦         謝觀

  舞中成八卦賦       張存則

  前題           白行簡

  前題           錢眾仲

  神蓍賦           闕名

  御筆獎諭沈該進易傳劄子  宋高宗

  除朱震祕書少監告詞     同前

  除朱震兼資善堂贊讀告詞   同前

  易兼三才賦        范仲淹

  易或問          歐陽修

  繫辭說           前人

  答宋咸書          前人

  易論            蘇洵

  易策問          王安石

  易論            蘇軾

  代守臣謝賜御書周易尚書表 湯思退

  進小易傳劄子        沈該

  記御筆獎諭後        前人

  繳進御筆獎諭石刻劄子    前人

  中書省送到朱元昇三易備遺照劄

               家鉉翁

  大易賦          鄭剛中

  讀易賦          高似孫

經籍典第八十九卷

易經部藝文一

《讓易經博士疏》
後漢·范升

後漢建武二年光武徵范升詣懷官拜議郎遷博士。

臣與博士梁恭、山陽太守呂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 並耆艾,經學深明,而臣不以時退,與恭並立,深知羌 學,又不能達,慚負二老,無顏於世。「誦而不行,知而不 言,不可開口以為人師,願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許

《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奏議》
前人

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詔下其議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見於雲臺,帝謂范升曰:「范博士可前平說。」 升起對,退而為奏議以上。

「臣聞主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陛下 愍學微缺,勞心經藝,情存博聞,故異端競進。近有司 請置京氏《易》博士,群下執事,莫能據正。京氏既立,費 氏怨望,《左氏春秋》復以比類,亦希置立。京、費已行,次 復高氏。《春秋》之家,又有騶、夾。如令《左氏》、費氏得置博 士,高氏騶夾,五經奇異,並復求立,各有所執,乖戾分 爭,從之則失道,不從則失人,將恐陛下必有厭倦之 聽。孔子曰:「博學約之,弗叛矣夫!」夫學而不約,必叛道 也。顏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可謂知教,顏淵 可謂善學矣。《老子》曰:「學道日損。」損,猶約也。又曰:「絕學 無憂,絕末學也。」今費、左二學,無有本師,而多反異先 帝,前世有疑於此,故京氏雖立,輒復見廢。疑道不可 由,疑事不可行。《詩》《書》之作,其來已久。孔子尚周流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