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5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季本,字明德,會稽人。由進士歷長沙知府,著有《易學 四同蓍法別傳》。

李舜臣,字懋卿,山東樂安人。嘉靖二年會試第一。官 南京尚寶。時取《易》《詩》《書》《儀禮》《禮記》《左傳》,分日讀之,每 六日一《易》,乃著《易卦》。辱言:「《易》《詩》《書》三經考諸書」,一時 經學之士未有出其右者。

任瀚,字少海,南充人。嘉靖八年進士。歷左春坊左司 直,致仕。瀚既被廢,益反求《六經》,闡明聖學。晚尤潛心 於《易》,深有所得。

熊過瀚同年進士,累官祠祭郎中,學通經術,著「《周易 象旨》《決錄》」諸書,談經者尚之。

蔡元偉字伯瞻,晉江人。總角受書,即慨然有求道之 志,「非聖賢之書弗觀,非孝弟之志弗存。」所著有《易經 聚正》。

徐師曾字伯魯,吳江人。嘉靖進士,歷吏科左給事中, 乞休。家食既久,銳意窮經,撰《周易演義》行於世。 師曾之後,士大夫以通經著者,有沈瑞臨,字夢錫。萬 曆五年進士。歷按察僉事,以終養歸龍山天真院。所 著有《易義》十卷。

朱睦桔,字灌甫,高皇帝七世孫。年二十通《五經》,尤邃 於《易》。其學不專為師說,聚漢、魏以來諸家,殫精研思, 務求不詭於聖人。呂柟道其境,與論《易》東陂,上歎服 而去。

來知德,字矣鮮,夔州梁山人。所註《周易集註》一編,用 功尤篤。自言學莫邃於《易》。初結廬釜上,學之六年,無 所得,復遠客求溪山中,潛精殫思者數年,始悟《易》象。 又數年始悟文王《序卦》、孔子雜卦之意。又數年始悟 卦變之非。蓋二十九年而後書成,其專精如此。 焦竑字弱侯,江寧人。萬曆十七年殿試第一。博極群 書,生平著述甚富。有《易筌》等書。

吳桂森字叔美,無錫人。幼有志行,長聞同郡錢一本 善《易》,往從之游,盡得其指要。所著有《周易象述》。 《卓爾》康字去病,仁和人。萬曆年舉於鄉,歷兩淮運判。 於學無所不該,而尤邃於經術,所著《易說》五十卷,談 經者尚之。

同時,鄭光弼,字右君,慈谿人,為太平府教授,經學深 醇,著有《易繹》。

劉元卿安福人。萬曆二年,再赴會試不第。出遊黃安, 訪耿定向於定向悟生生謂《易》之旨,欣然自信,學益 進。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年十六即有志聖賢之學,殫精 經籍,著《周易象義》諸書,名播遠邇,弟子從游甚眾。 《文苑傳》趙撝謙名古則,更名謙,餘姚人。天台鄭四表 善《易》,往從受《易》。

陳仁錫,長洲人。聞武進錢一本善《易》,往師之,得其指 要。

《忠義傳》「馮雲路同邑熊。」字渭公。崇禎十六年元旦, 盡以所撰《大易參》諸書,付其三弟曰:「讀此可以保身 立命,我生平積力在焉,善藏弗失。」

《吾學編》《雪庵和尚傳》曰:「和尚名暨,不知其姓,靖難初, 落髮為僧,走重慶。有隱士杜景賢,知和尚非常人,與 之游,往來白龍諸山。山旁有松柏灘,為寺居之,昕夕 誦經。山中人不知書,且謂誦佛經,乃不知其誦《易乾 卦》也。」按此即明外史所載葉希賢傳中事並存之使後人知所考正也 《明詩紀事》:「周之翰字申甫,華亭人。博極群書,尤精《易》 學,自號易癡道人。」

名山藏。永樂二年九月,侍講學士王達侍皇太子,進 講《乾》九四爻,舉儲貳為說。皇太子召楊士奇問曰:「『達 不含譏否』?士奇對曰:『此本宋儒胡瑗之說也』。曰:『常人 得此爻,亦舉此說乎』?士奇曰:『程子云:『凡卦六爻,人人 有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無所不通』。皇太子大悅』。」 《蘇州府志》:「俞貞木初名楨,字有立,少聰敏,篤志學問。 既」冠,或勸之娶,以學業未成,弗聽。永嘉陳麟以《易》名 來寓吳中。貞木從學,多所開悟。後麟登進士,知慈谿 縣,貞木負笈卒業。洪武初,薦為樂昌知縣。

周南老字正道端毅好學著《易傳集說》。明初徵詣太 學,後放還。

鄭閎字以純,嘉定人。少學《易》于鮑恂,長洲、崑山更聘 為學訓導,治《易》者多出其門。自號「味易叟。」所著有《味 易餘吟》。洪武中,授禮部郎中。

林大同力學,《六經》、子史手自抄讀,不間寒暑。著《易經 奧義》。洪武中為開封訓導。

張洪字宗海,常熟人。博綜群經,羽翼諸儒所未及。著 《周易會解》。洪武三十三年,以明經除靖王府教授。 《休寧縣志》:「吳買字漢臣,性敏嗜學,通五經,尤明于《易》。 洪武初,屢徵不就。」

《蘇州府志》:「顧巽字順中,長洲人。受《易》於鄉儒周傅,為 程文行敬服之。當時從巽受經者甚眾,而賀廉、孔友 諒、顧恂輩皆中魁選。吳中易學實始于巽。永樂甲辰 登進士。」

賀廉字以清,邃于《易》,永樂癸卯中京闈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