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九十三卷目錄
易經部紀事三
經籍典第九十三卷
易經部紀事三
《宋史宗室善譽傳》:「善譽字俊之,太宗之後也。幼敏慧 力學,多所著述。郭雍、朱熹嘗取其《易說》云。」
《張昭傳》:昭父直,以《周易》教授,學者自遠而至,時號「逍 遙先生。」
《李穆傳》:穆幼能屬文,從酸棗王昭素受《易》,盡究其義。 昭素謂曰:「子能得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以所著《易論》 三十三篇授之。
《張洎傳》:錢俶定諡忠懿。洎時判考功為覆狀,張佖奏 駁曰:「錢俶藩臣,名不可稱龍,位不可為亢,其『亢龍無 悔』四字,請改正。」事下中書以詰,洎對狀曰:竊以故國 秦王明德茂勳,格於天壤,處崇高之富貴,絕纖介之 機嫌,太常禮院稽其功勳,定茲嘉諡。考功詳覆之際, 率遵至公,故其議狀云:茲所謂受寵若驚,居亢無悔 者也。謹按《易乾》之九三云:「君子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王弼注云:「處下體之極,居上體之下,履重剛之險,因 時而惕,不失其機,可以無咎。」處下卦之極,愈於上九 之亢。《易例》云:「初九為元士,九二為大夫,九三為諸侯。」 《正義》云:「易之本理,以體為君臣。九三居下體之極,是 人臣之體也。其免亢龍之咎者,是人」臣之極,可以慎 守免禍,故云「免亢極之禍」也。《漢書·梁商傳贊》云:「地居 亢滿,而能以謹厚自終。」楊植《許由碑》云:「錙銖九有,亢 極一夫。」杜鴻漸《讓元帥表》云:「祿位亢極,過踰涯量。」盧 杞《郭子儀碑》云:「居亢無悔,其心益降。」李翰《書霍光傳》 云:「有伊、周負荷之明,無九三亢極之悔。」張說《祁國公 碑》云:「一無目牛之全,一無亢龍之悔也。況《考功狀》內 止稱云『受寵若驚,居亢無悔』,即本無『亢龍無悔』之語, 斯蓋張佖擅改公奏,罔冒天聰。請以元狀看詳,反坐 其人,以懲姦妄。」詔曰:「張洎援引故實,皆有依據。張佖 學識甚淺,敷陳失實,尚示矜容,免其黜降,可罰一月 俸。」
《楊守一傳》:「守一字象先,河南洛陽人,稍通《周易》,歷署 樞密院事。」
《郭延澤傳》:「延澤字德潤,好學,博通典籍,歷國子《周易》 博士。」
《賈昌朝傳》:「慶曆三年,召對邇英閣,帝問乾卦,昌朝上 奏曰:乾之上九稱『亢龍有悔』。悔者凶災之萌,爻在亢 極必有凶災。不言凶而言悔者,以悔有可凶可吉之 義,修德則免侮而獲吉矣。用九見群龍無首,吉。聖人 用剛德之健,乃可決萬機。天下久盛,柔不可以濟。然 亢而過剛,又不能久。獨聖人外以剛健決事,內以謙 恭應物,不敢自矜為天下首,乃吉也。」手詔優答。 《掌禹錫傳》。禹錫字唐卿,許州郾城人。第進士,以工部 尚書郎致仕。著《周易集解》十卷。
《王洙傳》:「洙字原叔,宋城人。舉進士,歷翰林學士,著《易 傳》十卷。」
《馮元傳》:真宗試進士殿中,召元講《易》。元進說曰:「地天 為泰者,以天地之氣交也。君道至尊,臣道至卑,唯上 下相與,則可以輔相天地,財成萬化。」帝悅。天禧初,數 與查道、李虛己、李行簡入講《易》於宣和北閣。元多識 古今臺閣品式之事,尤精《易》。七歲方讀《易》,母夢異人 以紺蓮華與元吞之,且曰:「善讀此,後必貴顯。」元且老, 率三日一誦《易》。
《張揆傳》:揆擢進士第,歷大理寺丞,以疾解官,十一年 不出戶讀《易》。詔對邇英閣,令揲蓍,得斷首。且言:「斷首 得《易》之夬,蓋以陽剛決陰柔,君子進、小人退之象。」仁 宗說,擢天章閣待制。
《韓丕傳》:「丕讀書驪山嵩陽,通《周易》,為人講說。」
《查道傳》:「真宗退朝之暇,召馮元講《易》,便坐,惟道與李 虛己、李行簡預焉。」
《胡則傳》:「則字子正。乾寧初,則知福州。前守陳絳嘗延 蜀人龍昌期為眾人講《易》,得錢十萬。自成都械昌期 至,則出俸錢為償之。昌期嘗著《易》,其說詭誕穿鑿,嘉 祐中,詔取其書,歐陽修言其異端害道,不當推獎。」 《李行簡傳》:「帝數幸龍圖閣,命講《周易》,訪大臣能否,行 簡所對無怨昵,各道其所長,人以為長者。」
《范仲淹傳》:「仲淹汎涉六經,長於《易》,學者多從質問,為 執經講解亡所倦。」
《孫思恭傳》:「思恭,字彥先,登州人。擢第,歷南京御史臺。 精關氏《易》尢,妙於大衍。」
《盧士宗傳》:士宗舉五經,侍講楊安國以經術薦之,仁